大通湖金盆镇:七两二的“双蟹王”上岸了

发布时间:2021-11-23 09:14 作者:黎璇 浏览量:
A+A-

“今年风调雨顺,是个好年头儿,养出七两二规格的‘双蟹王’,真得是‘钱’景一片大好呀!”近日,益阳市大通湖区金盆镇大东口村村民杜双喜在自家的蟹塘里,杜双喜横舟水上、将第一袋蟹笼慢慢拉起,塘面泛起层层涟漪,个头喜人的大闸蟹上岸了,迎来了一派“大闸蟹里说丰收”的好景象。

 

 

 

杜双喜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湖区人,自小就爱摸鱼捉虾,与大通湖大闸蟹也是“从小的交情”。在杜双喜儿时的记忆里,水清澈见底,调皮的他会趁着在家门口水塘边洗漱的一会功夫,顺手抓出一只大闸蟹,在米锅里放上小木架子,上灶烹蒸。饭熟之时,大闸蟹也已全身金黄,品一品,膏满黄肥,鲜甜味美。”

大通湖水域方圆百里,这里出产的大闸蟹又被称为“大通湖螃蟹”,有“中国河蟹之乡”的美誉,是一个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被评为是“中国十大名蟹之一。”

 

 

 

因拥有独特的地理条件,大通湖边的村民们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养殖大闸蟹,尤其是近几年大通湖的大闸蟹市场口碑极好,利润效益可观。原本从事虾、鱼等水产养殖22年的杜双喜,今年开始了养蟹的第一年头,也跟着承包蟹塘、养殖大闸蟹,规模从几十亩鱼塘扩大成280亩的蟹塘,其中精养蟹池面积100亩,稻蟹套养面积180亩。蟹养蟹是件辛苦的事,年初放苗,之后在湖面种水草、养螺蛳,日常都要投喂。“期初没有什么好办法,就只能靠双手,不分昼夜的穿梭田间,一点点做好田间跟踪学习,摸索积累种养经验。”杜双喜说“养好一塘蟹,先要种好一塘草,然后做好改水、改底,再补菌补肥,就自然能养出‘青背、白肚、黄毛、金爪’大通湖好蟹。”今年年初,放苗之后因塘口选址不合适,就光补种水草五六次,好在及时补救,如今才养出一塘不挂脏的水草,保证池塘水草的覆盖率达70%左右,为蟹提供优良的栖息、蜕壳、隐蔽场所,维持水体透明度,达到肥沃润爽、净化水质的良性生态循环效果,这是才养出了七两二的“双蟹王”独家秘笈。

“现在亩产高达200斤,累计产量将突破6.2万斤,总产值高达600万元,高规格4两以上能卖180元/斤,一亩就有1.1万元的毛收入,让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下阶段,我们将主推稻蟹大米,让‘蟹田米’成为优质绿色大米的‘代言人’,实现‘一田双收’。”杜双喜表示。


审核:陈瑾媛  签发:陈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金盆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