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锡文院士为我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把脉开方”
发布时间:2022-08-15 14:58
作者:陈晗
浏览量:
A+A-
8月15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彭少兵等专家现场观摩我区机收再生稻测产,结果显示,千山红镇宏硕水稻产学研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头季产量达712.5公斤/亩,获得丰收。益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智华、区委副书记、区长罗立峰参加。
再生稻测产现场
再生稻是选取再生能力强的杂交稻,利用头季收割后稻桩上存活的腋芽,经过适当栽培管理萌发稻穗,再收获一季的稻作模式,亦称“一种两收”。在测产现场,一眼望去,示范片再生稻整体生长平衡,株高、穗形均匀,结实率高,落色好,无病虫危害,无倒伏。收割机不停在田中穿梭,农民们忙里忙外运送稻谷。专家们来到田边,拔出一束收割后的稻株,剥去叶片,查看显露出稻秆上的腋芽。经测算,亩产达到712.5公斤。
再生稻测产现场
在随后召开的大通湖区现代农业发展座谈会上,罗锡文指出,其实再生稻不是今天才有,早在东晋时就有再生稻的记录,那时称“再熟之稻”。近年来因为农村劳动力紧张,省工省力的再生稻发展很快。要种好再生稻,必须把农机农艺结合起来。品种再生能力必须强,农机履带宽度要适宜,避免碾压稻茬太多影响再生稻再生能力。同时,罗锡文还就大通湖区适合种什么品种水稻、栽种方法、适合的机器和将来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以及再生稻无人农场建设等内容展开交流。
座谈会现场
杨智华强调,相关企业主体要抢抓机遇、科学研判、做好分析,大通湖区要加强政策资金引导,专人对接,尽力而为抓落实,为大通湖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新的动力。
罗立峰表示,大通湖区将积极落实罗锡文教授的指导意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真诚同企业一起,加快推进再生稻无人农场建设。
审核:涂丹 签发:陈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