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盆镇:小乡村大治理 文明乡风润人心
2月13日清晨,大通湖区金盆镇大东口村文明实践站门口,几位志愿者正有序指挥交通,不少路过村民纷纷点赞。近年来,该村通过“讲道理访民声评民意”的乡村治理模式,使得村民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大东口村是一个有着苗、彝、壮、土家等9个不同民族大融合的村庄,各民族间风俗习惯不同,矛盾纠纷时有发生,村两委讲出道理不盲干。去年,大通湖区全面启动“三沿六区”旧坟迁移治理工作,大东口村治理难度最大,村两委工作人员分组包片全面动员,一道道上门、一遍遍沟通;保障群众最优惠的政策“心不慌”,仅一个月时间,将昔日的“阴阳路”改造成了群众休闲的“绿林道”。同时将“问计于民,共话村庄发展”作为访民声的重要手段,村民提出的每一个可行性“好点子”,村两委必上门、必记录、必研究、必跟进。村民王伏安提出“市场换资源”的好点子后,村两委迅速牵头与苗木公司签订联建共建框架协议,利用村民房前屋后和沟渠两旁等零散闲置面积种植经济苗木,由企业投入幼苗和技术、村民负责苗木管理维护和环境卫生,收益由村民、村集体、企业按比例分红,大东口实现了“不花钱也能办大事”。 村两委真正实现有需求必访、有良策必访、有贡献必访的“三访”政策,变被动“上访”为主动“下访”。
另外,为促进乡村治理高度自治,村两委为全村3500名群众搭建“同台比拼”,以“评议+评定+评比”为抓手,百姓之事百姓评,百姓之星百姓选,群众由唱“独角戏”转变成跳“集体舞”, 成立了“大东口村道德评议小组”, 建立“红黑榜”评定机制,红榜表扬好人好事,黑榜批评不文明行为,制定了一套精细的评分标准,用小小榜单撬动乡村“大治理”。 村民张志华说:“自从村里有了红黑榜,村民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盲目攀比的心理消除了,大家都暗自加油,干得好,有荣誉有面子的理念深入人心。”
“近年来,我们大东口村通过人居环境整治,跟村民讲道理访民声评民意,让大家真正感受到新农村的变化,让乡亲们的幸福感更强。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上发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大东口村党总支书记陈志琼表示。
审核:周帅文 签发:陈卫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