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垦人歌动地诗——大通湖区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助推乡村振兴系列报道之一

发布时间:2024-04-28 09:56 作者:刘捷圆 浏览量:
A+A-

  编者按:

  乡村振兴重塑形,更重铸魂。

  近年来,围绕“以移风易俗带动和支撑 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主题,大通湖区探索新的实践模式,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乡风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从今天起,本报推出一组系列报道,讲讲农垦人的做法。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魂;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灵。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推动移风易俗。近年来,大通湖区探索新路径,绵绵用力,成风化俗,打造移风易俗“大通湖样板”。至目前,该区婚丧事成本下降达45%,婚嫁彩礼下降至6万元以内,且绝大多数家长返回作为新人的创业资金,厚葬薄养得到有效遏制,生态葬逐渐兴起,绘就出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约束持续增强 陋习破除成风

  4月19日,大通湖区王家湖村举行村民代表大会,一致同意通过《红白喜事倡导性标准》,列入村规民约,用道德档案记分。会场里吹拂着陈规陋习正在破除的新风。

  大通湖区是我省最大的农垦改制区,物产丰富,文化多元。长期以来,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依旧存在,婚嫁彩礼年份最高时平均达18万元。随着专项整治行动的开展,加上疫情期间对酒席办理的严管,移风易俗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然而,疫情结束管理放松,陈规陋习出现反弹,村民身上又背上沉重的人情负担,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大障碍。

  千山红镇厚南社区工作人员李明荣说:“社区工作人员哪家办酒都要去,以前红白喜事办得多的时候,一年要喝40多场酒,结婚酒、满月酒、生日酒、乔迁酒、白喜事等等,人情费少的300元、多的要1000元,压力很大。”

  乡村要有人情味,但不能背人情债。去年来,大通湖区采取导、疏的方式加以治理,效果明显。目前,全区出现“九减少三降低”,即乱办酒席减少、办事天数减少、酒席桌数减少、赴宴人员减少、办事用车减少、拱门气球减少、烟花鞭炮减少、低俗婚闹减少、散埋乱葬减少,礼金标准降低、彩礼标准降低、喜事成本降低。金盆镇大东口村在一个月内完成了金漉路1300余座散坟的迁移,并实现群众零上访的目标。

  内涵持续深化 新风浸润千家

  4月5日,在千山红镇桥北社区公益性公墓门口,志愿者开展“鲜花换纸钱·新风润清明”文明实践活动,当天兑换鲜花1500余朵。

  追念先人时,1500多摞纸钱换成1500多朵鲜花,折射出社区居民对文明祭祀的认同。

  去年来,大通湖区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涵养文明乡风。目前,陈规陋习和文明新风界线正在该区村民心中划定——攀比、浪费、厚葬、迷信是需要反对的,厚养、重孝、喜事节俭、文明祭祀是值得倡导的。就拿白喜事办理来说:90%的村民认为,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理所当然。但若以厚葬厚祭来体现孝心,则是对传统孝文化的误读。北洲子镇北胜村的李文斌有5个子女,家庭条件较好,但母亲去世不设灵堂、不做道场,第二天就火化了;奶奶101岁去世也这样。“白喜简办、红喜新办、其余不办”盛行起来。85%的村民都这样做。金盆镇大东口村村民林跃飞,两个女儿出嫁均未收彩礼。千山红镇桥北社区园林路某居民,家里兄弟姐妹7人,母亲去年11月去世,兄弟姐妹在殡仪馆举办丧事两天后火化,仅吊唁不收礼。

  邻里和睦事例也不断涌现。河坝镇王家湖村村民陈月娥坚持志愿服务10多年,为两个五保老人养老送终,每年节假日帮助五保户清洗床上用品。春节,他接五保老人到自己家过年,现在照顾本组的五保老人邓雪梅。

  村貌持续变美 乡村发展提质

  2月24日晚,大通湖区闹元宵活动在区文体中心开展,舞龙表演、猜字谜灯谜、吃元宵……闹元宵“闹”出了文明新风尚,更“闹”出了百姓的幸福生活。

  开展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归根到底是让生活在乡村土地上的人因文明而更幸福。随着工作的推进,大通湖区农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增颜提质。目前,该区已成功创建国家级、省级文明村镇、美丽乡村示范村14个,千山红镇2020年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镇,入列全省乡村振兴2021年十大优秀案例“典型乡镇”。

  更可喜的是,村民的精神面貌变了,积极参与村务活动和志愿活动。年初冰冻期间,大雪冰封回家路,很多旅客滞留在千山红镇公路上,住在路边的村民免费送去热水和方便面。大东口村村民广场,只要不下雨,就会响起歌曲《中华民族一家亲》,汉、苗、彝、壮等9个民族的村民一起跟着音乐节拍舞蹈。

  乡村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正成为现实。全区27个村和11个社区创造了许多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让这座“蓝色粮仓”不断充实,去年村集体收入达20万元的村就有24个。大东口村聚焦乡风文明建设,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0多万元。河坝镇老河口村独辟蹊径发展沟渠经济产业,完成村庄沟渠绿化100%,成功打造8条村庄绿化示范带,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以上,生态颜值与经济价值实现了双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大通湖区委宣传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