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新风沁人心——大通湖区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助推乡村振兴系列报道之五

发布时间:2024-05-28 15:12 作者:刘捷圆 浏览量:
A+A-

  近日,大通湖区王家湖村95岁的陈长庚去世,没立拱门,没唱戏,亲朋好友相约来区殡仪馆寄托哀思。

  近年来,全区不断推动移风易俗,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渐渐消失,村民减了负,文明、节俭、绿色的观念入了脑。

  党建引领 共塑移风易俗新风尚

  日前,大通湖区桥北社区党员臧伟敏新婚简办,只有家中亲戚参加婚礼,没邀请朋友,女方家没要彩礼。

  臧伟敏新婚简办的事迹很快传遍十里八村。最近三年,大通湖区聚焦党组织和党员“两个作用”发挥,为移风易俗注入强大动力。

  党建引领推动协作机制快速运转。全区通过联席会议、约谈提醒等方式,督促移风易俗九大尚礼任务的牵头单位制定方案,落实责任;今年,区委书记4次调度移风易俗工作,打出高效运转“组合拳”。同时,包片、驻村干部和村两委成员联动负责宣传督导工作,把陈规陋习的坏处、新风尚的好处带到火炉旁、田地间,解决实际问题22个。

  党建引领推动村民自治提质增效。近年来,区镇两级党委和政府健全党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指导27个村成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和禁赌禁毒会。村两委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内容写进村规民约,并规范上墙,实现村组全覆盖,由会员监督落实。今年以来劝阻喜事大操大办33起。前段时间,河坝镇沙堡洲村贾德云去世,家里人想把丧事办得热闹些,村红白理事会人员耐心劝导,最终丧事简办。今年,全区各村制定的《红白喜事办理倡导性标准》《都管(支客)队伍管理办法》等,均由村两委成员组织会员以及各小组长、村民代表召开会议,听取意见和建议不断修改后制定。推行后,和以前相比,村民喜事操办费用年平均减少45%,得到乡亲们的认可。

  党建引领推动示范带动走深走实。近三年来,大通湖区多次印发操办红白喜事的相关文件,为党员和公职人员划红线、吹新风。目前,他们均签订不参与大操大办喜事活动承诺书。全区主公路沿线散埋乱葬治理到位,党员带动起了较大作用。金盆镇党员干部宋建红主动做亲友思想工作,带动迁坟17座。各村坚持“党建引领、党员先行、村民参与”工作模式,压实工作责任,党员成为移风易俗的宣传者、践行者、监督者。

  村民参与 共筑移风易俗新农村

  日前,大通湖区向阳村召开村民大会,表彰道德档案星级农户、人居环境星级农户等,31名荣誉获得者传递正能量。

  村民从移风易俗的“看客”变成“主人翁”,自治意识大大增强。

  村民参与移风易俗规章的制定。村两委通过屋场会、板凳会等制定人居环境整治、文娱活动开展、农家书屋管理、村民广场运营等规定,并在片区和村楼栋选出片长和楼栋长,组织村民分片区开展活动。千山红镇利厚村等村为村民添置音响设备,并建设多功能运动场等,每天傍晚,村民广场热闹非凡。

  村民参与移风易俗典型的评选。全区精准对接村民需求,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比如,村每年开展“最美家庭”“最美媳妇”等评比,至目前,已成功举办4届“最美”系列评选,选出各类“最美”人物400余人。

  村民参与移风易俗习惯的养成。他们参与文明村镇的创建,以美丽庭院作答卷;他们参与散埋乱葬整治,移葬旧坟17406座;他们参与道德档案的建立,用文明行为积分兑换日用品……村民参与,推动乡村文明行动由提升环境质量向提升人的素养延伸。

  因地制宜 共建移风易俗新常态

  日前,在大通湖区,生态葬悄然兴起。金盆镇王家坝村居民辜菊英、陈哲宇、贺桃秀去世均举行生态河葬。

  生态葬吹来文明乡风,但多数居民希望土葬。大通湖区不一刀切、齐步走,而是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因地制宜需弘扬传统文化。近年来,大通湖区提炼农垦文化、军垦文化、多元文化与移风易俗的共通性,准确把握优秀传统文化的适用范畴,指导村民修订村规民约,为移风易俗注入传统文化的元素。同时,全区选择移风易俗恰当时机,如红色文化在党的生日、国庆节,传统文化在元宵、清明等开展活动,发挥文化的成风化俗作用。

  因地制宜需对接村民需求。近年来,大通湖区在移风易俗中,面对农村酒席名目多、攀比重、浪费大等难题,梳理出本地高价彩礼等五大陋习。在深入论证的基础上,根据村民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六风行动,要求完成九大尚礼任务,实现了蝶变,出现“九减少三降低”的可喜局面。

  因地制宜需分门别类施策。在移风易俗工作中,大通湖区考虑村民的生活习惯和接受程度,分类施策。像《红白喜事办理倡导性标准》《都管(支客)队伍管理办法》,各村各有不同。特别是在散坟乱葬整治中,坚持“一域一策”“一坟一策”,工作才得以顺利推进。

  移风易俗减轻了大通湖区村民的经济负担,推动了乡风文明的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大通湖区委宣传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