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垦铭怀】 肖老师轶事丨李双建

发布时间:2025-06-30 16:05 作者:李双建 浏览量:
A+A-

  1974年,我在河坝学校做了肖老师的学生,他是株洲知青从队上选拔来教书的。那天上课之前,他这样自我介绍:“本人肖克勤,住在隔壁,房门一般不锁,男同学可随时出入,女同学不要出入……”20多岁的肖老师身高一米七五,腰粗膀壮,两眼布满血丝。观其形,闻其言,女同学当时就吓得不得了,我们男同学则个个窃喜。

  肖老师开始在黑板上写出两个字“故乡”。教室里便发出惊叹。因为那字不是“肖体”,而是地道的柳公权体,一笔一划,如钢筋铁骨,形似神也似,大家都佩服。

  不知何时,我们开始进入肖老师的居室。目光触处,全是书:写字台上是书,一张烂课桌上是书,床上是书,连床底下也是书。细细一看,有《文心雕龙》《左传》《史记》等等,都是我们没见过的。居室内极不整齐:被子未叠,像麻花一样扭着,掀在一边;书也码得左歪右斜,有的书还被打开了,趴睡于其他书上。

  只有那本柳公权帖,被周周正正靠在写字台正前面的墙壁上,但那宝贝没了封面,页面黄皱,还被弄得墨迹斑斑,似乎就出版在柳公权在世的那个时代。还有一本新华字典,虽包有一个面皮,但里面画满圈圈点点,也弄得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另外一件显眼的东西是一个灰色的塑料包,上书毛主席语录“为人民服务”,装得鼓鼓囊囊,搁于床铺放枕头的档头。

  很快,我们就搞明白了,肖老师每天都要练字,每天都要背一页字典,每天晚上都要看书至深夜,而且喜欢躺在床上看。为了解困,他在枕头上做文章,刚躺下时只依托于枕头,乏了,往枕下塞几本书,又乏了,就把那鼓鼓囊囊的大提包加塞枕下,等到再乏时,已过子夜。难怪肖老师的双眼总布满血丝。

  肖老师穷。一次,他漱口的瓷杯掉到地上破了,他居然无钱买杯,他的女朋友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师母来看他,他也只能弄几个红薯,用尼龙网袋装着打发她。

  然而,在男同学的心目中,肖老师如同“圣人”。大家坚信,跟他扬帆,就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这一点,后来有许多证明。

  (李双健,高级记者,益阳日报副社长退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区委宣传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