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发展论坛
大通湖区统筹作好六篇文章建设田园大通湖
发布时间:2016-11-04 20:46 信息来源:大通湖区管委会 作者: 浏览量: 【字体:

益阳市大通湖区在实施“城乡统筹、富民强区”发展战略中,主动融入建设“绿色益阳”范畴,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为引领,坚持走“田园大通湖”发展之路,统筹作好“湖、路、田、渠、林、食”六篇文章。

一、作好“湖”文章

一是搞好水产养殖,尤其是大力发展特色水产养殖,既提高养殖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又为发展湖鲜美食提供原料。二是保护湖水质量,水产养殖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搞好科技养殖,同时做好大湖环境治理,使内湖水质常年保持在三级水质以上。三是建设沿湖风光,对湖南而言,“山秀张家界,水美大通湖”,12.4万亩面积的水面,浩瀚无涯,站在堤岸,婉如置身大海之滨,是乐水之人的极佳去处,沿湖风光带及休闲渡假设施建设蓄势待发。

二、作好“路”文章

一是搞好陆路交通,加快益南高速建设进程,建好千山红连接线,进一步拉近大通湖与长沙、益阳的距离;推动河(坝)南(大)线二级公路改造尽快开工,提升改造区域内重要支线,改善区内交通条件;推动南汩高速尽早立项,形成高速循环通道。二是搞好水路交通,加快建设大通湖500吨港口,争取大东口洞庭湖1000吨港口项目早日立项,疏浚河道,提高水运能力。三是发展路边观光农业,加强政策引导,提供资金支持,引导农民在沿省道200米范围内进行特色农业的规模种植。

三、做好“田”文章

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国有土地经营公司为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加快土地信托流转,使土地尽可能向农业企业、农业公司、农业大户集中,发展专业合作社,进行规模化经营,逐步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有机生态农业、高效设施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二是大力发展特色农(渔)庄,拚弃“千人一面、服务单一”的做法,从本地资源出发和特色着手,着力推出农(渔)耕文化休闲、农(渔)业生产休闲和农(渔)家生活休闲,为都市人提供周末、假日休闲度假的好去处。让游客体验农(渔)业生产、感受农(渔)家生活、畅享农(渔)村气息,以农(渔)为乐,在“愉乐中生产,生产中愉乐”,从而进一步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大力推动休闲农业与特色农庄开发,形成以“农(渔)事体验、农(渔)家休闲、农(渔)业观光”为主体的休闲农业和以“军旅旅游、农垦旅游、生态旅游”为主体的乡村旅游。

四、做好“渠”文章

一是高标准修好休闲渠道,通过农村土地信托流转,推动中心村庄建设,把现有散居在不同公路沿线的农村居民,经过政策引导,撤除旧房,集中到公共设施配套的中心村庄居住,然后,将没有人员居住的沟渠道路,进行整体规划,不同的沟渠道路,栽种不同的林木,形成不同的景观,作为林荫树下完全没有机动车辆,只有谷物芳香、空气清新的休闲漫道。二是引水进城,恢复“城在水中,水绕城流”的水城风貌。重新打通已经堵塞的城中沟渠,实施城区“三化”工程,推进老三运河改造,采取截污清淤、疏浚河道、两岸建绿等措施,使河水常年流起来,湖水常年活起来,打造秀美水景,提升城市品位,整体包装两岸水景、堤景、桥景、灯景、房景,将中心城区建设成为“城中有水、绿水绕城、城水相融”的活力之城。

五、做好“林”文章

一是建设好林地,按照洞庭湖湿地特征,发展经济林木,尤其注重林下畜禽养殖和其他林下经济作物的发展。二是建设好林带,充分利用道路、沟港、河流,发展“三旁”经济,建设林荫绿道,形成湖区独有的“百里公路森林通道,万亩绿色产业长廊”生态景观。三是建设好森林公园,在现有湖子口生态公园的基础上,再建设三大主题公园,其中重点建设以农垦文化为主题的老河口农垦博物园。四是发展苗木经济,以现有德群苗木基地为依托,大力发展适合湖区特点的苗木产业,在基地内提供苗木花卉观赏休闲服务。

六、做好“食”文章

一是搞好农产品精深加工,接长产业链条,使大量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就地加工转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实现农业产业化。二是打造湖乡美食品牌,大通湖水产产品丰富,其草鱼、鲫鱼、鳙鱼、黄鳝、大闸蟹等通过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大通湖”牌大闸蟹、鳙鱼、甲鱼、黄鳝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获得“绿色食品”称号。区内湘菜大师研制的全鱼席、青鱼十吃、龙虾十二吃、闸蟹十吃等,享誉国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制、开发和提供生态、环保的美食产品,既提供现场吃的,还提供方便携带的,使大通湖特色美食成为吸引各方游客的精美文化元素。

统筹作好六篇文章,就是根据大通湖实际,落实科学发展,实现大通湖区一、二、三产业的高度融合,也是“田园大通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和美好蓝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