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大通湖区 “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3-02-09 17:20 作者: 浏览量:
A+A-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林业“十三五”建设回顾

1.1主要发展建设成就

1.2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林业“十四五”发展形势

2.1发展机遇

2.2 面临挑战

第三章  林业“十四五”总体思路

3.1指导思想

3.2基本原则

3.3发展目标

第四章  主要任务

4.1生态保护修复

4.2生态产业建设

4.3生态文化建设

4.4生态发展支撑体系建设

第五章  重点工程

5.1生态保护与修复

5.2生态产业建设

5.3生态文化建设

5.4生态发展支撑体系建设

第六章  投资与效益

6.1投资估算

6. 2估算依据

6.3估算结果

6.4资金来源

6.5 效益分析

第七章  保障措施

7.1组织保障

7.2制度保障

7.3资金保障

7.4机制保障

7.5法律保障

7.6科技保障

附件:大通湖区“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重点建设项目表 39

附图:益阳市大通湖区森林资源分布图

 

 


前  言

“十三五”期间,益阳市大通湖区林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林业“十三五”各项指标全面完成。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新进展,林业绿色发展迈开新步伐。红线总量约束性指标均达到或超过目标要求(森林覆盖率3.84%、林木绿化率13.08%、活立木蓄积量25.82万立方米、有林地保有量20981.9亩、林地保有量25457.1亩、湿地保有量181431亩)。

“十三五”时期,益阳市大通湖区林业建设成效虽然显著,但林业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林地、湿地监管难度加大,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任务艰巨;生态修复方面,森林质量不高,整体生态功能亟待提升;生态惠民方面,林业产业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生态补偿标准不高,林业基础设施薄弱;治理体系方面,现代化治理体系还不健全,治理能力和水平有待提升。

“十四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面建设“富饶生态幸福大通湖”的关键时期。为加快推进大通湖区现代林业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行林长制,实现林业发展的新跨越,根据《湖南省林业局关于做好湖南林业草原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湘林规[2019]16号)和益阳市林业局工作要求,结合大通湖区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林业“十三五”建设回顾

1.1主要发展建设成就

(1)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间,加快推进了以湿地生态修复、长江防护林、造林补助、森林抚育补助、林区道路建设和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等林业重点工程为主的生态建设,开展了现代林业生态廊道体系建设,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全区实际造林11950亩,完成森林抚育13700亩,实施长江防护林工程1270亩,珍贵树种造林3750亩;完成河湖绿化15千米,完成义务植树121.2万株。“十三五”期末,全区林地面积25457.1亩,活立木总蓄积量25.8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84%,林木绿化率13.08%。

(2)林业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十三五”期末,全区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3116万元,其中:第一产业2196万元、第二产业750万元、第三产业170万元,基本形成了以森林湿地旅游、花卉苗木、林下经济、特色经济林、木材经营加工等为主的林业产业。农民林业人均收入达到710元。

①森林(湿地)旅游方兴未艾

全区生态旅游以大通湖湿地为依托,探索出了大通湖湿地旅游经营模式,成功推出锦大渔村、百味鱼馆等一批龙头企业,全区年旅游接待人次、规模逐年增长,生态旅游发展势头良好。据统计,森林(湿地)旅游年游客量达到5700人.次,森林(湿地)旅游产值170万元。

②花卉苗木稳步推进

花卉苗木产业采用林苗一体、村社合作、自建基地、专业大户等模式,已建成河坝镇花卉苗木产业基地1500亩。

③林下经济迅速发展

林下经济已形成林菜、林瓜、林油、林豆、林禽等成熟模式,稳定林下经济基地3.17万亩、新增林农收入1150万元。

④特色经济林突出优势

特色经济林产业突出推广以枳壳等为主的中药材,涉及全区11个村700亩;重点发展以香泡为主的经济水果,涉及全区7个村350亩。

⑤木材经营加工适度发展

全区林业部门共办证木材经营加工企业12户,现实际经营的1户(原北洲子镇光明木材经营部、现大通湖黄氏木材加工厂)。市场监管部门办证木材经营加工企业1户(益阳市大通湖区玉纯龙木业有限公司)。

(3)生态红线保护意识得到加强

“十三五”期间,严格执行林地和湿地两条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林地用途管制和分级管理,严控林地非法流转。采取“从严控制建设项目使用林地、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管理、严厉打击破坏森林和湿地资源违法犯罪”等多种方式强化森林和湿地资源保护,效果较为明显;加大非法侵占林地、滥伐和盗伐林木、野生动物保护等涉林案件的查处力度,共查处林业行政案件6起,侦破涉林刑事案件1起;清退保护区欧美黑杨680.8亩,修复大通湖湿地61700亩,有效地保护了森林和湿地资源。

(4)林业支撑保障不断提升

为保障林业事业快速、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管理服务能力。“十三五”期间,为破解林区道路通行条件差的瓶颈,促进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利用,大通湖区林区道路建设30千米;森林防火预防与扑救能力显著增强,森林火灾发生率控制为0;全面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监测预报和林业植物检疫执法等工作,全区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2150亩,有效防治面积2150亩,无公害防治率达100%,种苗产地检疫率达100%,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5‰以下,无重大病虫害疫情发生;加强林业科技推广,示范推广杨树大径材培育等技术。

1.2存在的问题

(1)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

全区幼龄林面积占整个林分面积的52.2%,中龄林占43.6%,近成过熟林仅占4.2%,且大部分为杨树纯林,树种单一,易引发大面积病虫害,森林抗逆性差。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仅为3.8立方米/亩。

(2)林业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综合效益低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生态意识的不断提高,现有的林业产业规模和品质越来越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特别是二、 三产业相对滞后,呈现出初级产业的典型特征。全区仅2家木材经营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不足5000立方米,且以衣架、削片和木片等初级加工产品为主,科技含量与附加值低,缺乏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龙头企业和品牌。 “十三五”期间,自有林木资源加工利用率不足50%。林业产品单一,极具潜力和市场前景的森林旅游、森林食品、森林药材和林下经济等生态产业才刚刚起步,花卉苗木没有形成产业规模,林业给农民带来的综合效益低。

(3)生态补偿机制体制有待创新

生态补偿机制缺乏法律的强制性,补偿主客体不确定,补偿标准不科学,补偿资金到位不及时,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完善的生态补偿体系,导致现在的生态补偿不能满足生态保护工作的要求。

(4)林业支撑保障能力建设仍然滞后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野生动植物保护救助、森林防火监测和林业科技推广应用等基础设施薄弱,森林资源监测、信息化管理等服务手段相对落后,难以适应林业新形势下工作需要。面对林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4个基层林业站于2019年被取消,林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5)开发与保护矛盾突出

湿地保护修复、河流生态保护等都存在一方面有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政治任务、工作要求,另一方面有地方经济发展、项目建设的需要和制约,在平衡发展与保护、经济与生态、未来与当前冲突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与问题。

第二章  林业“十四五”发展形势

2.1发展机遇

“十四五”规划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着力建设“富饶生态幸福大通湖”的关键时期。“十四五”期间,大通湖区全面推行林长制,林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具备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一是生态区位重要性突出,大通湖是湖南省最大的内陆湖,地处洞庭湖腹地,是洞庭湖生态屏障重点地区,随着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的深入实施,要求生态环境保护上一个新台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是大通湖区林业跨越发展的重要机遇。

二是经过“十三五”发展,交通建设的快速推进,极大地改善了大通湖区的区位条件,大交通格局的形成,将极大的促进大通湖区林产加工业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使林业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三是发展林业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态文明观,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美丽中国是新时代林业的宏观蓝图,林业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主要支柱。实现大通湖区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需要加强林业建设。

四是各级党委政府对林业建设高度重视,全社会对林业更加关注,更多的财政和民间资金投入到林业建设中,极大地拓宽了林业发展空间。

五是森林(湿地)旅游发展凸显机遇。当前,森林(湿地)旅游整体上还是以观光产品为主,开发层次较低,产品形式雷同单一,迫切需要转型发展,森林(水生态)养生由此应运而生。其中,大通湖国家湿地公园是开展养生旅游最理想的场所,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已成为保护湿地资源的骨干力量,为开展森林(水生态)养生旅游奠定了资源基础。

六是乡村振兴战略为林业发展带来机遇。林业工作的范围主要在乡村,服务的对象在主要乡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设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实现乡村生态宜居,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打造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林业肩负着重要使命。

2.2 面临挑战

大通湖区林业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是生态建设成果巩固难度大,主要表现在:自然灾害影响林业生态建设;随着大交通格局的形成,物流便畅,同时也为林业有害生物的扩散传播提供便利条件,增大了林业有害生物的治理难度;森林(湿地)旅游深入开发,进入林区游客增多,野外火源控制难度加大,且森林植被进一步恢复,林下可燃物增多,这都加大了林区防火难度。

二是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森林质量有待提高。

三是林业产业实力不强,林业对地方发展贡献率不高。“大资源、小产业”的状况仍未根本改变,农民来自林业的收入还比较低,林业在繁荣社会经济中的潜力尚未充分发挥。

四是发展与保护矛盾较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城镇人口持续增加,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将持续增长,致使环境承载力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增大。

五是基层基础工作比较薄弱,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受到制约。“十三五”时期,全区林业加大林业基层工作的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基层站所基础设施条件有所改善,但是总体上林业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差、技术力量薄弱、森林经营管理观念落后、方式粗放、林业信息化程度低等,将成为大通湖区林业全面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快速推进的制约因素。

第三章  林业“十四五”总体思路

3.1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优化生态和改善民生为总任务,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总动力,以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实施重大战略、推进重大工程、深化重大改革、完善重大制度为抓手,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面推行林长制,加强生态保护,开展国土绿化,强化森林和湿地管理,大力发展生态林业、富民林业、人文林业,全面加强自然保护地、森林和湿地资源的保护与修复,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富饶生态幸福大通湖”提供生态支撑保障。

3.2基本原则

(1)坚持绿色发展、保护优先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道路,全力推动大通湖区林业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2)坚持创新引领、科技支撑

坚持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制度创新,加速推进信息化,强化科技与人才保障,深化技术推广应用,支持先行先试,依托林业新职能新职责,创新林业科技体制机制,强化生态惠民举措,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创新引领作用,更好地支撑生态建设、引领产业升级、服务社会民生,为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生态文明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3)坚持协调推进、质量优先

按照生态系统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坚持科学保护,统筹安排、长远谋划,又立足当前、实事求是,着力解决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约性强、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治理问题。

(4)坚持人民主体、生态惠民

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多种功能,承担着无形生态产品和有形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做强生态旅游与康养,推进三产业融合,加强林业品牌培育,持续发展现代林业经济,不断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美化,持之以恒地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持续优化生态产品供给,不断提升公众的生态福祉。

3.3发展目标

在巩固前期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努力,重点建设大通湖生态绿环;到“十四五”期末,全区林业实现资源总量稳步提升,资源质量和结构逐步优化,大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服务功能、生态承载力全面提升,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产业结构和布局更趋合理,加快实现“生态系统稳定、生态功能齐全、生态文化繁荣“的林业发展目标。

益阳市大通湖区林业“十四五”发展主要指标表

功能指标

要素指标

属性

2020年

2025年

备注

资源保有容量

林地保有量

(亩)

约束性

25457.1

≤9170

目前三调阶段成果数据15204.8亩,其中可恢复属性林地8112,预计林保规划林地面积约9170亩。

森林覆盖率

(%)

约束性

13.08

≥13.08

省级规划用林木绿化率

代替森林覆盖率

活立木蓄积量

(万立方米)

约束性

25.82

≥31.12

包括四旁树蓄积量

单位面积蓄积量(立方米/亩)

约束性

3.8

≤3.4

杨树采伐更新后绿化树木单位蓄积量下降。

湿地保有量(亩)

约束性

181431

≤181400

根据统计口径政策调整,预计保有量大幅减少。

资源保护比例

湿地保护率(%)

预期性

73.06

≤71.45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后保护地面积减少

自然保护地面积占比(%)

预期性

23.37

≤22.76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后保护地面积减少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率(%)

预期性

75

85

 

林业基础保障

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

预期性

≤3

≤3

 

森林火灾受害率(‰)

预期性

0

0

 

林业信息化率(%)

预期性

80

85

 

林业产业经济

林业产业总产值(万元)

预期性

3116

≥4300

按每年综合增长7%预测

林业旅游休闲康养人次(人次/年)

预期性

5700

≥8300

按每年增长8%预测

四章  主要任务

4.1生态保护修复

(1)加强大通湖生态绿环建设,形成环湖生态保护圈,为生态旅游观光和科普教育提供场所,构建环湖生态缓冲与绿色生产融合的生态保护圈,营造大通湖绿环生态景观带,依托生态绿环建设,走出大通湖绿色转型发展之路,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

(2)加强大通湖国家湿地公园和南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与修复,对保育区湿地进行有效保护,对候鸟栖息地进行恢复,对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完整性进行恢复。

3)摸清生物多样性本底,强化对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和遗传资源的保护,建立完善外来入侵物种监测预警体系,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和科技普及。

(4)开展全区省、县道沿线和水系通道生态廊道建设,达到“一路(水系)一特色、一路(水系)一景观”的生态美景,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卷。

(5)对农田防护林进行提质改造,提高农田防护林的防护效益;环洞庭湖建设防护林带,充分发挥防护林带防浪护堤作用,保护洞庭湖生态环境。

(6)在大通湖城区和工业园周围建设环境保护林,确保城区生态安全。

(7)推广珍贵乡土树种,开展省级森林经营示范基地建设;对中幼龄林开展森林抚育,同时开展退化林修复,提高森林质量。

(8)利用大通湖区水生植物资源优势,广泛收集和保存水生植物资源,建设水生植物种质资源库。

(9)持续推进森林扩面提质,增强森林、湿地和森林土壤碳汇能力,逐步提高森林(湿地)碳汇对碳中和的能力。

(10)开展小微湿地生境恢复和生态景观功能提质,重点强化小微湿地水源涵养和净化能力,从源头削减农业面源污染,净化水质,提升湿地与水生态环境的景观及生物多样性,持续改善人居环境。

4.2生态产业建设

(1)充分利用大通湖区湿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森林与湿地生态旅游,开展水生态康养建设。结合大通湖渔耕文化、农垦文化,开发具有大通湖特色的生态旅游观光项目。

(2)依托现有经济林资源,开展特色果木林和木本中药材建设。

(3)合理利用森林环境空间,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林业综合效益。

(4)切实加强绿化大苗的产业化发展,形成“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绿化苗木培育新格局,并加快鲜花和盆景的培育。

(5)充分利用水生植物资源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水生植物产业。

4.3生态文化建设

(1)加强森林城市建设,城市绿化美化与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建设紧密结合,提升公共绿地总量和优化公共绿地布局,增强城市生态功能和服务功能。

(2)推进森林乡村建设,整村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建设环村绿化带,营造风景林、纪念林、水源涵养林,提高村庄绿化率,增加森林景观点,全面保护城乡绿化成果,持续增加城乡绿化总量,着力提升城乡绿化美化质量。创建国家森林乡村建设和秀美村庄建设。

(3)加大纪念林保护力度,开展以农垦博物馆、湿地候鸟科普馆为主的自然教育基地建设,开展以大通湖观鸟节等大型社会公益活动,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4生态发展支撑体系建设

(1)严格林地用途管制,加强占用征收林地管理,维持森林资源稳定增长,开展水生植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和保存。

(2)强化森林火灾预警监测系统、通信和信息系统、队伍与装备能力、林火阻隔系统、应急道路等建设。建立和完善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御体系,发现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综合防治工作。

(3)充分利用先进的遥感技术,开展林业“天空地”立体感知网、林业生态大数据、智慧林业生态大数据管理与服务平台和智慧林业综合应用系统等建设,加大对林业综合应用支撑体系建设。

(4)加强林区道路、管护管理用房建设,添置办公设备,夯实林业发展基础。

(5)开展森林、草原、湿地资源本底调查,建立森林、草原、湿地资源综合监测体系,为科学保护森林、草原、湿地资源提供信息平台。


第五章  重点工程

5.1生态保护与修复

5.1.1自然保护地保护与修复

(1)大通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修复

对大通湖国家湿地公园内的湖泊-森林-城市复合生态系统及生物栖息地进行严格的保护,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湿地公园良好的水质,保障湿地水生态安全和生物栖息地安全,维护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保育区湿地保护工程建设、野生动物栖息地恢复工程建设、候鸟食物补给工程建设等。

①大通湖流域东岸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清理底泥污染物240万立方米,恢复生态沟渠50千米,建设生态步道10千米。

②大通湖流域南岸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清理底泥污染物240万立方米,恢复生态沟渠50千米,建设生态步道10千米。

③大通湖国家湿地公园保育区湿地保护工程:对保育区12.4万亩水域持续开展生态修复,完善以苦草、轮叶黑藻、菹草为优势种的种子库和芽库,以金鱼藻、穗花狐尾藻、大茨藻和小茨藻为主要伴生种的水生植物种子库。主要措施有建设生态护岸、水生植物群落种植(苦草、轮叶黑藻、菹草等群落)、生态浮岛等。

④大通湖国家湿地公园栖息地恢复工程:对大通湖湿地公园进行微地形改造、水深控制、补充食源地、植被控制、鱼类种群重建、底栖生物种群重建等技术措施,营造多样化的生境,为野生动物提供多样化的适宜栖息生境、避难所和食物来源。

⑤候鸟食物补给工程:通过食源性植被恢复、生态隔离带植被恢复、干扰性植被控制、增殖放流等食源地修复和管理措施,为野生动物提供高质量栖息环境和多样性食物来源。

⑥野生动物疫源疾病监测防控项目:建设1处国家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配备必要的野生动物监测防控的设施、设备、人员,组织定时监测并汇报,抓好鸟类禽流感等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防止发生重特大疫情。

⑦观鸟环境改善工程:在大通湖国家湿地公园周边,开展环境综合治理、生态博物馆、观鸟点、候鸟救助保护站、文化长廊、智慧体系、木栈道等建设工程项目。

⑧湿地公园全面退养及渔塘生态转型工程:对大湖12.4万亩水域实施全面的退养,并对周边1000米范围内的7227亩鱼塘实施退养,争取鱼塘生态转型补偿项目。

⑨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工程:对入侵外来物种(如水葫芦)进行防控和拦截,通过生物防治、物理及化学防治、生态替代等技术措施开展外来物种入侵生态防控工程。

⑩湿地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安装红外成像装置,对湿地公园进行全面监控。配备湿地资源生态监测基础设施,如土壤分析、水质分析、浮游生物分析等设备。

(2)南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与修复

①南洞庭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在南洞庭湖建立构建湖(河)滨缓冲带,面积3000亩;配套建设相关基础设施,增强巡护、监测、应急救援能力。实施范围为南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内。

②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完整性恢复工程:对进入南洞庭湖的主要沟渠如:老三运河、金盆河、向阳渠等,开展生态治理,提升入南洞庭湖的水质,主要包括疏浚、生态基围修复、生态矮围提质、入湖生态沟渠水质净化、小微湿地净化工程。

③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对南洞庭湖湖堤周边建设护栏,阻止牛羊等家禽动物的进入;同时,对管理区域内下湖路段进行改造,便于巡护车辆的出入;在下湖口处安装监控系统;安装宣教标识牌及建立消防应急救助体系等。

5.1.2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

(1)关键物种保护项目

对湖区34种鸟类及栖息地进行保护;对稀有种水雉,5种鹭类白鹭、中白鹭、大白鹭、池鹭、夜莺及优势物种灰翅浮鸥、国家二级保护小天鹅、白琵鹭等开展专项保护;对湖区400余种水生与湿生高等植物进行保护,对荻、芦苇群落建立就地保护点。

(2)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监测项目

每年组织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监测,摸清本底资源数据,建立湖区野生动植物资源数据库,编制并发布湖区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年报。

5.1.3生态廊道建设(通道绿化、绿色通道)

采取造林绿化措施,开展道路生态廊道建设、水系生态廊道建设,构建起纵横成网、连续完整、景观优美、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体系。

(1)省道绿化提质改造工程

华容胜峰(省界)-沅江南大膳大通湖区段、益南高速大通湖互通至河坝、华容鲇鱼须(省界)-沅江新湾大通湖区段、大通湖河坝-慈利象市大通湖区段、千山红-茅草街大通湖区段等省道道路绿化113.10千米。

(2)县道绿化提质改造工程

电南线(南湾湖-308电排)、金四线(大东口电排-庆成村)、千山红镇-六港子、向阳闸-糖厂、沙堡洲-老河口、向阳闸-糖厂等县道绿化59.00千米。

(3)水系通道绿化

水系岸线绿化分为河岸绿化和湖岸绿化,突出水乡特色,注重林水结合,维持并恢复河(湖)岸带的生态功能,构建绿色生态屏障。规划垸内河岸绿化3000亩。

5.1.4防护林体系建设

(1)农田防护林提质改造工程

以优化林种树种结构为目标,营造高标准农田防护林12000亩,林带相互衔接组成农田林网。

(2)环大通湖大湖防护林带建设

垸内环大通湖大湖南岸、东岸防护林带(水源涵养林带)建设1100亩。

(3)环洞庭湖防护林带建设

垸外环洞庭湖防护林带建设6000亩。

5.1.5环境保护林建设

在工业园周围、大通湖城区周围,建设宽15米,面积1000亩环境保护林,发挥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美化城区环境的作用。

5.1.6森林质量提升建设

(1)省级森林经营示范基地

针对人工纯林实行隔行隔带择伐,择伐后混交珍贵乡土树种或彩色景观树种,提高森林质量和生态景观功能。全区建设珍贵乡土树种、彩色景观树种等省级森林经营示范基地4-6个,面积0.5-0.7万亩。

(2)森林抚育建设

针对全区中幼林,通过割灌除草、抚育间伐等抚育措施,改善林分结构,提高中幼龄林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碳汇、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森林抚育建设规模2万亩。

(3)退化林修复(低质低效林改造)

针对湖区生长衰退、林分结构不合理、防护功能下降的杨树和三杉退化林,通过疏伐补植、渐进式树种置换等方法逐步改造提质,调整树种结构,增强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与稳定性,建设规模0.7万亩。

5.1.7水生植物种质资源库建设

湖区内常见水生与湿生高等植物共400余种,区系以禾本科、莎草科、菊科和眼子菜科为主,形成湿生、挺水、浮叶(水)和沉水群落类型,广泛收集湖区的所有水生植物,建立水生植物资源库,面积3000亩,地点沙堡洲渔场。

5.1.8林业碳汇建设

大力发展林业碳汇,联合周边县市区,积极推进林业碳汇项目交易,加强林业碳汇发展的能力建设,不断增强林业减缓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计划开发林业碳汇规模1.5万亩。到2025年,当年碳汇规模达到1.5万吨。“十四五”期间,5年累计碳汇规模总计6万吨。

5.1.9小微湿地建设

全区选取58处、面积2948亩具有明确保护主题或治理、修复对象(如村镇生活污水、养殖废水、农业面源污染、水土流失区等)且累计面积在8公顷以下的单块或多块湿地群,实施湿地生境保护与修复、小微湿地建设。重点突出水质净化、水源涵养、景观效果和科普宣教等功能。建成后的小微湿地生态环境质量及景观明显改善,水体水质总体要求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V类以上水平,重点区域要求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以上水平。

5.2生态产业建设

5.2.1湿地生态旅游工程

湿地旅游业围绕生态旅游这根主线,以湖为荣,做活水文章,搞活鱼经济;突出“两节”,不断提高办节的档次和品味,弘扬湖乡文化、农垦文化和军垦文化;以网络游戏实景化为载体,发展以湖为主体的休闲体验旅游;以基础设施投入为前提,加快引进旅游项目建设;以竞技体育活动为落脚点,发展以健身、竞技为目的运动项目,形成旅游的独特风景。建设大通湖国家湿地公园东岸环湖旅游带景区。

重点发展渔家乐旅游项目,包括水族科普博物馆、大湖垂钓体验台、大通湖水上游乐场、沿湖风光长廊、大通湖农垦主题公园以及实景游戏体验区;争取扶持农垦主题公园建设。规划中的大通湖农垦主题公园拟选址大通湖区河坝镇沙堡洲村,涵盖农垦博物馆、河味海鲜美食城、美食一条街、渔乡乐园、大湖风光带、网络实景游戏基地等。

5.2.2水生态康养建设

针对湿地公园水岸(自然原型水岸、自然型水岸、人工自然型水岸)总长度40千米,拟通过垂柳、池杉等原生乔木植物,搭配水生植物的种植提升岸线的景观质量,建设沿湖康养步道、亲水步道、开展水生态康养观光,让游客可以置身于湖区之中,与水融为一体,调节身心健康;针对湖区以水产养殖为主要目的而修建的人工湿地,开展湿地休闲项目(水上观光和娱乐、垂钓、饮食等),区域范围面积220.8公顷。

5.2.3特色经济林产业

花椒、脐橙、黄桃是大通湖区主要经济林树种,从政策、信息、项目和资金等方面重点引导、支持基地建设,开展加工和产品研发,延长特色经济林产业链条,打造优质品牌。推进花椒、脐橙、黄桃良种繁育标准化基地建设,开展良种选育繁育和丰产栽培技术示范,对现有2000亩花椒、6000亩脐橙、1200亩黄桃进行培育和部分品改。

5.2.4木本中药材产业

在千山红镇、河坝镇发展600亩香泡、枳壳生产基地,使香泡、枳壳生产规模达到1000亩;在北洲子镇发展120亩吴茱萸中药材基地,使吴茱萸生产规模达到150亩。重点扶持地方龙头企业,在现有药材产业基地基础上,新增省级重点木本药材产业基地,提升深度加工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

5.2.5林下经济产业

发展林下种植3000亩,其中林油模式主要是在林下种植油菜,林豆模式以林下种植大豆为主,林菜模式以林下种植南瓜为主。

发展林下养殖3500亩。林下养殖为林禽模式,全区四镇林下养殖土鸡、土鸭、土鹅等。

5.2.6花卉苗木产业

在沙堡洲村依托水产养殖企业建成一个集花卉苗木种植、生态文明教育、展示、观赏、游乐、休闲、销售为一体的1000亩花卉苗木示范园。景观配置要集林景、水景、园路、亭、廊、榭、花坛等于一体。

5.2.7水生植物产业示范园

在大通湖渔场,建设水生植物产业示范园,形成苦草、睡莲、轮叶黑藻等水生植物种植产业,一方面用于湖区栽植,改善水质,另一方面销售周边地区。水生植物产业示范园建设规模3000亩。

5.3生态文化建设

5.3.1森林城市建设

一是通过国土绿化,有效地增加城乡森林绿地面积,做好河坝镇中心城镇绿化和3个建制镇绿化,扩大城镇之间的生态空间,真正打造出“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现代城镇风貌。二是通过心中播绿,把植绿、护绿、爱绿的意识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植根在城乡居民心中。

(1)公园绿化

加强生态公园绿化品质的提升,提高园林绿化景观效果和品位。改建、扩建生态公园绿地,突出植物园林绿化景观,打造精品生态园林。

在大通湖区通过新建和改造生态公园绿化,绿化面积达到295亩,绿化覆盖面积达325亩。其中改造生态公园绿化面积达150亩。

(2)街道绿化

结合大通湖区城区环境建设和改善居住环境,街道绿化在建设过程中要求不但要绿起来,还要美起来。绿化面积达到585亩,绿化覆盖面积达670亩。其中改造街道绿化面积达350亩。

(3)单位绿化

根据单位性质、区位不同,绿地率可有适当差异。具体绿地率应符合规划绿地率要求。广场、地面停车场应尽量采用林荫形式进行建设。要因地制宜进行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并增加地带性乔木种植量。单位绿化的绿化面积达到675亩,绿化覆盖面积达740亩。其中改造单位绿化面积达340亩。  

(4)社区小区绿化

小区绿化应保证小区环境的安全与安静,追求艺术与环境相结合,文化与自然相融合,充分体现主人的尊贵与独特的个性为目标,创造艺术的、诗意的、健康的、生态的庭院空间。主要种植本土乔木树种,适当种植彩叶植物和开花植物达到绿化效果。社区小区绿化绿化面积达到980亩,绿化覆盖面积达1150亩。其中改造社区小区绿化面积达490亩。  

5.3.2森林乡村建设

(1)国家森林乡村建设

在村庄、集镇周边以森林植物景观为核心,依托一定面积森林资源,因地制宜,打造小而特、小而美的乡村休闲游憩区。通过科学规划建设,整合乡村森林周边资源,挖掘其休闲、游览、体验价值,吸引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打造乡村森林旅游业新亮点,改善乡村的人居环境和整体风貌。  突出乡村自然景观特色,提高乡村经济效益,充分利用进村道路、房前屋后、水边、河边等广植林木,推进造林绿化进村入户,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打造林美、水美的田园乡村,申报建设7个国家森林乡村。

(2)秀美村庄建设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千山红大西港村、北洲子镇永兴村、金盆镇大东口村、河坝镇农丰村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突出特色亮点、丰富树种结构。突出抓好创建村路边、村边、房边绿化, 充分利用村庄土地资源和绿化空间,见缝植绿,促使创建村庄绿化美化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时,对已实施绿化的要认真落实植物修剪、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管护技术措施,让植物健康生长,确保绿化成效。

5.3.3纪念林建设和保护

科学合理安排纪念林建设,并配套道路、步道等各种公共设施,使建设的纪念林成为人民群众休闲、旅游的场所,同时也成为免费接待外来游客的一处休闲、旅游景点,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品味。结合大通湖区现有的资源,建设农垦林、生态林、成长林等纪念林建设管护共570亩。

5.3.4自然教育基地建设

(1)农垦博物馆

建设农垦博物馆,并通过实物、照片、文字资料、沙盘、铜像、石雕、4D幻影成像原样展示当地的农垦历史。建设的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

(2)湿地候鸟科普馆

湿地候鸟科普馆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馆内以展示大通湖区候鸟等动物为主题,体现当地优越的自然特色,展示湿地保护历程,描绘湿地规划远景,彰显生态文明成果,是展现当地湿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也是对大众进行科普的教育基地。

5.3.5大型社会公益活动

(1)大通湖观鸟节

每年举办1次大通湖观鸟节,组织策划、展会会务、媒体广告、开幕式(含文艺演出)、招待宴会等。

(2)社会公益活动

每年举行2次大型社会公益活动。

(3)志愿活动

每年举行1次大型志愿活动、2次小型志愿活动。

(4)科普宣传

通过大型社会公益活动,加强新闻媒体宣传、公益广告宣传、社会活动宣传、森林文化宣传。

5.4生态发展支撑体系建设

5.4.1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1)森林资源保护发展

根据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具体工作要求,遵照各级整体部署安排,做好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森林督查暨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林权管理、林地管理、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征占用林地项目审核、林木采伐管理、森林植物检疫、木材经营加工、森林经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林权纠纷调处、承包经营合同规范管理、加强人员管理等各项工作。

(2)名贵树木挂牌保护

针对名贵树木,对其进行围护,并对树木进行涂白工作,消灭病虫害滋生体、提高树木抗寒性并美化环境。采取保温保湿等措施,保护树木生长。 开展浇灌防冻水工作。浇灌防冻水可有效缩小地间温度速变,防止因温度剧烈升降造成冻害,保障苗木安全越冬。针对河坝镇机关大院北侧的丹桂及玉兰共4株、沙堡洲村部雪松1株、沙堡洲学校苦楝1株、大通湖区錦大特种水产养殖公司香樟1株进行挂牌保护。

(3)普法宣传、法治教育

一是加强普法宣传,营造浓厚法制氛围。建立法制教育宣传阵地,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宣传栏、广播等进行法制宣传,采取举办演讲比赛、征文比赛、运动会、参观法制教育基地等团队活动,不断丰富法制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增强法制教育的引导性、互动性和趣味性。主要通过宣传展示、教育培训、执法装备、监测设施、档案设备进行宣传。

二是举行多样活动,促使法制观念深入人心。组织开展国旗下讲话、知识晨读、法制教育报告会活动,进行法律的相关知识宣讲,使人们了解法律相关知识。

三是多方联动交流,形成良好法制环境。开展法律法规学习;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利用现代媒体让人们了解法律法规。加强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对存在的隐患及时处理,逐步构建起多方联动交流的互动综合体系。

5.4.2乡村集体林场建设

乡村集体林场建设规模9750亩。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设管理和管护。加强乡村集体林场基础设施建设,添置生产设备和物资,加强造林绿化和中幼林抚育。

5.4.3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

(1)建立林业有害生物检测检疫和预测预报信息网络系统

建设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预测预报、信息处理及技术培训中心,采用先进的防治技术,配备必要的检疫监测设备和专业检疫技术人员,设立监测固定标准样地,开展常年监测和定期普查,建立准确的信息数据采集、监测数据库和信息传输网络系统。实施杨树蛀干害虫和食叶害虫综合防治工程。

(2)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工程

利用各种现代化监测手段(手持设备、传感器、遥感等)和无线网络传输技术,以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和防治减灾为主线,以专业基础数据库为支撑,集监测调查、动态显示、发生情况和调查方法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实现了监测信息的快速即时上报,网络的互联互通和应急决策的辅助支持,是集监测工作和业务管理并存的网络化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建设病虫害野外调查复查系统和林业有害生物GIS管理平台。购买高智能监测基站1个,虫情测报设备一个,测报数据采集终端一个,远程监测设备5个,远程诊断终端1个,林业调查工具箱10个,农林生态远程实时监控系统1个,无人机监测设备3个,影像采集设备3个,数码液晶显微镜3个。

(3)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和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等三大体系基础设施,完善人员配备,并配备实用的仪器设备,提升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的检疫检查和除害处理能力。

5.4.4森林防火体系建设

建立森林防火指挥室,内设森林防火通信指挥调度平台。对全区林区通过定制开发的应用平台及执法终端,可将森林巡查、火灾现场等情况通过图片、视频方式上传至森林防火通信指挥调度平台,从而实现对各级政府森林防火的督察,对突发事件现场的指挥调度,同时对巡防人员工作实现有效的管理。

5.4.5林业再信息化建设

(1)林业“天空地”立体感知网建设项目

主要内容:包括天基物联网试点工程: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星-机-地”综合试验项目—湖南省典型森林类型区域林业应用研究洞庭湖区平原林业试点、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北斗示范应用系统——湖南省林业系统北斗巡护终端应用洞庭湖区平原林业试点;空基物联网试点工程:无人机应用试点及推广、激光雷达在林业上应用试点及推广;地基物联网试点工程:野生动物红外监测系统洞庭湖区试点。

(2)林业生态大数据建设项目

主要内容:包括信息资源目录更新、历史数据归集整合、数据采集机制提升、数据质量精准提升、数据更新应用提升以及林业信息化技术指导和数据服务。

(3)智慧林业生态大数据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主要内容:包括林业生态大数据智慧监管系统建设、林业生态大数据综合处理云服务系统建设、林业生态大数据展示和数据开放服务系统建设、外业监测系统和护林员巡护移动互联网系统建设。

(4)智慧林业综合应用系统项目

主要内容:包括林业资源保护体系建设、林业改革创新体系建设、林业产业发展体系建设、林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互联网+政务(监督、监管)、综合办公系统以及信息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

(5)林业综合应用支撑体系建设项目

主要内容:包括标准规范体系建设、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大数据支撑平台建设、信息化能力建设(制度、课题、培训、产学研平台等)、信息化技术服务(基础设施运维、平台、系统、数据库运维等)。

5.4.6林业基础设施建设

(1)林区道路建设

在重点工程实施范围、主要产业基地和森林经营示范基地修建林区道路30千米。

(2)管护和管理用房

在林区重点地段新建管护和管理用房4处,共500平方米。

(3)办公设备

购买台式电脑4台、打印机4台、电脑桌椅4套、复印机2台等办公设备。

5.4.7森林、湿地综合监测体系建设

(1)森林资源综合监测体系建设

开展森林资源本底调查,更新完善森林资源信息数据库,建设高效的森林资源综合管理平台。

(2)湿地资源综合监测体系建设

开展湿地资源本底调查,建立湿地生态监测信息数据库,开发湿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第六章  投资与效益

6.1投资估算

益阳市大通湖区林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投资估算范围包括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生态产业建设工程、生态文化建设工程、生态发展支撑工程等内容。

6. 2估算依据

(1)国家和地方的相应政策法规。

(2)益阳市相关行业技术经济指标。

(3)现行市场价格。

(4)社会平均用工量。

6.3估算结果

“十四五”期间,益阳市大通湖区主要林业建设工程投资估算总额为20.6107亿元。各工程类型投资如下:

生态保护与修复总投资17.7144亿元,占85.95%;

生态产业建设总投资1.5168亿元,占7.36%;

生态文化建设总投资0.825亿元,占4.00%;

生态发展支撑体系建设总投资0.5545亿元,占2.69%。

(1)生态保护与修复投资

自然保护地保护与修复工程“十四五”计划投资16.2亿元,占总投资的78.60%;

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计划投资0.08亿元,占总投资的0.39%;

生态廊道建设计划投资0.17亿元,占总投资的0.82%;

防护林体系建设计划投资0.327亿元,占总投资的1.59%;

环境保护林建设计划投资0.03亿元,占总投资的0.15%;

森林质量提升计划投资0.24亿元,占总投资的1.16%;

水生植物种质资源库计划投资0.50亿元,占总投资的2.43%;

林业碳汇建设投资0.02亿元,占总投资的0.10%;

小微湿地建设投资0.1474亿元,占总投资的0.72%。

(2)生态产业建设投资

森林与湿地生态旅游工程计划投资0.50亿元,占总投资的2.43%;

水生态康养建设计划投资0.20亿元,占总投资的0.97%;

特色经济林、木本中药材、林下经济、花卉苗木产业共计划投资0.3168亿元,占总投资的1.54%;

水生植物产业示范园计划投资0.50亿元,占总投资的2.43%。

(3)生态文化建设投资

森林城市、乡村建设计划投0.425亿元,占总投资的2.06%;

纪念林建设和保护计划投资0.07亿元,占总投资的0.34%;

自然教育基地建设及大型公益活动计划投资0.33亿元,占总投资的1.60%。

(4)生态发展支撑体系建设投资

森林资源保护管理计划投资0.071亿元,占总投资的0.34%;

乡村集体林场建设0.2145亿元,占总投资的1.04%;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及森林防火体系建设计划投资0.066亿元,占总投资的0.32%;

林业再信息化建设计划投资0.071亿元,占总投资的0.34%;

林业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0.086亿元,占总投资的0.42%;

森林、湿地综合监测体系建设计划投资0.046亿元,占总投资的0.22%。

6.4资金来源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投资方向以及湖南省的相关政策,结合益阳市大通湖区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和财政承受能力,工程建设资金主要来自中央财政林业生态保护恢复资金、中央财政林业改革发展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建设资金、金融资本、社会投资等,通过创新融资模式,引导积极采用林权抵押、政府+社会资本(PPP)、龙头企业+林业合作社(小微企业、家庭林场、林农)等模式开展林业项目建设。

6.5 效益分析

6.5.1 生态效益分析

通过项目实施,全区森林分布、树种配置、林种结构日趋合理,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水土流失、湖泊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锐减、防护林退化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森林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大通湖区的生态绿色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大通湖湿地在均化洪水、保持湖区水位稳定、保护物种基因和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人类提供巨大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有着巨大的生态经济效益。但是,长期以来的人为活动加剧了大通湖湿地的污染,大通湖湿地面临严重的威胁和恶劣的后果。通过项目实施,将提升大通湖水质水平,为湖区鸟类等野生动物营造良好的栖息地条件,不仅保护物种多样性,而且为发展生态旅游,湿地公园游憩、休闲开创良好的开端。

6.5.2 经济效益分析

通过项目建设,全区中幼龄林和未成林造林地得到全面抚育,低效林、退化防护林得到有效改造,林分生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林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森林蓄积量和可采蓄积量大幅增加,木材储备效益大幅提升。同时林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以珍贵用材林、特色经济林、精品花卉苗木培育、中药材等为主体的商品林基地建设日趋壮大,以林下养殖土鸡、土鸭、土鹅,林下种植油菜、南瓜为主体的林下经济产业实现规模化、集团化,林业产业链条进一步加强,林业产品附加值稳步提高,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通过项目建设,大通湖区完成湿地生态旅游定位,整体形象明显改善,大通湖湖水清澈,湿地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人工湿地养殖业蓬勃发展,水生态康养持续向好,未来成为益阳市的一张湿地生态旅游名片。林业产业向着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林业产值大幅提高,到“十四五”末,全区林业总产值将突破4300万元。

6.5.3 社会效益分析

“十四五”期间,湿地公园特别是大通湖国家湿地公园东岸环湖旅游带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得到加强,旅游环境逐渐得到改善,旅客数量稳步增加,森林游憩效益大幅提升。森林内空气含氧量高、细菌少、噪声小、空气负氧离子高,可以促进新城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消除疲劳、镇静安神的作用。森林还具有减除微尘、净化大气的功能,有效防治雾霾等自然灾害天气。

实施项目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扩大了就业途径,减轻了就业压力。同时,森林直接或间接收入,增加了人们的收入来源,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从而促进了社会稳定,对社会的安定和谐有着重要意义。林业产业的发展必将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生产环境的改善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发挥了重要作用,森林的游憩吸引大量的游人,也将带动地当地的旅游、服务业的发展,从而有利于文化知识的传播与交流,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第七章  保障措施

7.1组织保障

(1)统一认识,加强领导。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前建立“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林业也有长足的发展,但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中,林业也不例外的有各种新的变化,各级党政领导应该充分认识林业的重要性,及时了解林业的各种变化与进步,切实增强林业建设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推行林长制,把林业工作列入重要议程,为林业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2)落实任务,狠抓到位。为了更好的领导和管理林业,要将林业建设各项任务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建立和完善分工负责和统一监管的工作机制,形成区、镇(街道)、村(社区)分级管理,落实责任制度。

(3)切实加强管理,保证项目实施到位。对国家和省林业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要定期检查,定期通报,确保规划、任务、资金、责任、成效“五落实”;对重大毁林案件、乱占用林地、违规使用资金和重点工程质量事故等,要依法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

7.2制度保障

进一步抓好“五管理一查处”,即林地保护管理、森林林木采伐限额管理、湿地保护管理、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林地林木权属管理、林业行政执法查处。

(1)强化林权归集管理。加大国有土地林地承包权、经营权回收力度,积极有序地推进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收回、归集,全面规范国有土地林地权属管理,加强林权流转管理。

(2)加强林地管理,严格控制林地流转,严格工程项目使用林地的审批程序,严厉打击乱砍滥伐、随意占用林地、绿地的不法行为,保证林业的健康发展。

(3)落实森林资源管护制度,制定相关的管护管理办法和各级生态公益林管护责任制,将森林资源的保护、培育、采伐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4)加强资金管理,管好用好各种政府投入资金、项目资金。制定资金管理办法,切实落实管理制度。

(5)大力宣传各种国家及地方生态工程实施情况、管理办法、实施成效等,让人民群众了解这些项目的重要性,支持生态工程的实施。

7.3资金保障

(1)以国家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程为契机,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林业的建设项目投入。

(2)加强工程建设使用林地管理,依法征收森林植被恢复费。

(3)由区财政预算安排区级林业发展专项基金。鼓励引导全区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

(4)开展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争取社会、企事业单位、民间团体对林业的投入。采取村社、村企合作等各种形式,吸引各方面的资金,形成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私营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确保林业规划任务目标的按时完成。

7.4机制保障

活化机制是发展林业的基础。要以加快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大力推进林业体制、机制的转轨步伐。要通过改革,逐步建立起一套与相持阶段林业发展相适应的政策体系、管理体系、标准体系。

(1)把林权回收归集作为突破口,按照“稳定一批、完善一批、调整一批”的办法,建立“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规范顺畅、监管服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

(2)进一步解放思想,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搞活林业投资机制,以政府投入为引导,调动各方面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吸引和鼓励“三资”开发林业,形成多元化林业投入的新格局。

(3)改善投资环境,放宽非公有制林业投资主体、投资领域和经营形式,依法保护非公有制林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为集体合作社、民营企业营造公平良好的市场环境,提供有利的政策保障和扶持。

7.5法律保障

(1)依法治林,确保林业的健康发展。执行中央、省、市出台的各项法律法规、政策、及规章制度,做到不违法、不违规。强化林地、林木、湿地、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实施依法治林,是维护造林绿化成果的根本保证。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森林法》、《野保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使广大群众知法、懂法、守法,不断增强法制观念,大力营造良好氛围。

(2)依法护林,确保森林资源有序利用。严格执行林木限额采伐审批制度和木材采伐、林地使用许可证制度。要建立健全护林组织和护林队伍,明确职责,合理解决报酬,调动护林员的积极性。公安、林业、公路、交通等部门相互配合,对乱砍滥伐、乱捕滥猎、乱占林地湿地、故意毁坏幼树的案件,从快从严从重查处,确保林业生产秩序的正常发展。

(3)健全林业执法体系,优化林业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公安机关保护森林资源的作用。加强林业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林业执法水平,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林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执法体系,提升林业执法权威。逐步建成森林、湿地、野生动物资源安全保障体系。规范法制业务,建立健全各项法制工作制度,进一步强化执法服务工作,健全并严格落实各项执法制度,努力提高执法服务水平。

(4)广泛宣传,深入人心。宣传各项林业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让广大市民耳熟能详,制止违法破坏森林、湿地、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增强群众的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7.6科技保障

进一步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科技投入,推进林业科技进步,是实施好科技兴林,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的根本保障。

(1)重视林业科学基础研究,加大适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断提高林业科技的适应和创新能力。重点研究营造林绿化、湿地保护恢复、野生动物保护、湿地水草产业、低产林改造、补植补造、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资源与生态监测、森林防火管理等科学技术,推动林科教、技工贸相结合。

(2)要加强林业科技队伍建设,鼓励科技人员参加培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了解林业前沿科技,掌握林业实用技术或邀请各个方面的林业专家授课、指导林业科技推广工作,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安排工作人员参加专业技术培训,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的技术队伍。

(3)鼓励林业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咨询、技术参股、领办企业等多种形式,直接参与林业产业化建设,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与科技成果转化率。

(4)加强各种林业科技的培训和交流,建立长期稳定的科技协作关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他们的科技意识与应用能力,着力造就一批科技型农民,使科技真正转化为生产。


附件:                                                    益阳市大通湖区林业“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项目汇总表

 

 

 

 

 

 

 

 

 

序号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建设

性质

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主体

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开工

年份

竣工

年份

总投资

(万元)

“十四五”计划投资

(万元)

是否提请纳入省级林业“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库

备注

合计

206107

206107

1

生态保护与修复

177144

177144

1.1

自然保护地保护与修复

162000

162000

1.1.1

大通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修复

大通湖流域东岸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大通湖流域东岸清理底泥污染物240万立方米,恢复生态沟渠50千米,建设生态步道10千米。

2021.1

2023.4

20000

20000

大通湖流域南岸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大通湖流域南岸清理底泥污染物240万立方米,恢复生态沟渠50千米,建设生态步道10千米。

2023.1

2025.4

20000

20000

大通湖国家湿地公园保育区湿地保护工程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对保育区12.4万亩水域持续开展生态修复

2021.1

2025.12

25000

25000

大通湖国家湿地公园栖息地恢复工程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对大通湖湿地公园进行微地形改造、水深控制、补充食源地、植被控制、鱼类种群重建、底栖生物种群重建等技术措施,营造多样化的生境,为野生动物提供多样化的适宜栖息生境、避难所和食物来源。

2021.3

2022.3

6000

6000

候鸟食物补给工程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通过食源性植被恢复、生态隔离带植被恢复、干扰性植被控制、增殖放流等食源地修复和管理措施,为野生动物提供高质量栖息环境和多样性食物来源。

2021

2025

5000

5000

野生动物疫源疾病监测防控项目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建设1处国家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配备必要的野生动物监测防控的设施、设备。

2021

2022

2000

2000

 

 

附件:                                                    益阳市大通湖区林业“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项目汇总表

 

 

 

 

 

 

 

 

 

序号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建设

性质

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主体

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开工

年份

竣工

年份

总投资

(万元)

“十四五”计划投资

(万元)

是否提请纳入省级林业“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库

备注

1.1.1 

大通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修复

观鸟环境改善工程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开展环境综合治理、生态博物馆、观鸟点、候鸟救助保护站、文化长廊、智慧体系、木栈道等建设工程项目。地点为大通湖国家湿地公园周边。

2021

2025

10000

10000

湿地公园全面退养及渔塘生态转型工程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对大湖12.4万亩水域实施全面的退养,并对周边1000米范围内的7227亩鱼塘实施退养及生态转型补偿。

2021.1

2025.12

60000

60000

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工程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对入侵外来物种(如水葫芦)进行防控和拦截,通过生物防治、物理及化学防治、生态替代等技术措施开展外来物种入侵生态防控工程

2021.1

2025.12

2500

2500

湿地公园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安装红外成像装置,对湿地公园进行全面监控。配备湿地资源生态监测基础设施,如土壤分析、水质分析、浮游生物分析等设备。

2021.1

2022.1

1000

1000

1.1.2

南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修复工程

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在南洞庭湖建立构建湖(河)滨缓冲带,面积3000亩;配套建设相关基础设施,增强巡护、监测、应急救援能力。

2021.1

2023.1

5000

5000

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完整性恢复工程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对进入南洞庭湖的主要沟渠如老三运河、金盆河、向阳渠等,开展生态治理,主要包括生态基围修复、生态矮围提质、入湖生态沟渠水质净化、小微湿地净化工程

2021

2025

5000

5000

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对南洞庭湖湖堤周边建设护栏,阻止牛羊等家禽动物的进入;同时,对管理区域内下湖路段进行改造,便于巡护车辆的出入;在下湖口处安装监控系统;安装宣教标识牌及建立消防应急救助体系等

2021.1

2022.1

500

500

1.2

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

800

800

1.2.1

关键物种保护项目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对湖区34种鸟类进行保护;对稀有种水雉,5种鹭类白鹭、中白鹭、大白鹭、池鹭、夜莺及优势物种灰翅浮鸥、国家二级保护小天鹅、白琵鹭等开展专项保护;对湖区400 余种水生与湿生高等植物进行保护,对荻、芦苇群落建立就地保护点;

2021

2025

300

300

1.2.2

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监测项目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每年组织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监测,摸清本底资源数据,建立湖区野生动植物资源数据库,编制并发布湖区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年报。

2021

2025

500

500

1.3

生态廊道建设(通道绿化、绿色通道)

1700

1700

1.3.1

省道

全区省道绿化提质改造工程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华容胜峰(省界)-沅江南大膳大通湖区段、益南高速大通湖互通至河坝、华容鲇鱼须(省界)-沅江新湾大通湖区段、大通湖河坝-慈利象市大通湖区段、沅江千山红-茅草街大通湖区段等省道道路绿化113.10千米

2021

2025

770

770

投资按7万元/千米

1.3.2

县道

全区县道绿化提质改造工程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电南线(南湾湖-308电排)、金四线(大东口电排-庆成村、千山红镇-六港子、向阳闸-糖厂、沙堡洲-老河口、向阳闸-糖厂等县道绿化59.00千米

2021

2025

300

300

投资按5万元/千米

1.3.3

水系通道绿化

水系通道绿化提质改造工程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水系岸线绿化分为河岸绿化和湖岸绿化,突出水乡特色,注重林水结合,维持并恢复河(湖)岸带的生态功能,构建绿色生态屏障。规划垸内河岸绿化3000亩。

2021

2025

630

630

1.4

防护林体系建设

3270

3270

1.4.1

农田防护林提质改造工程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农田防护林提质改造12000亩。

2021

2025

1500

1500

1.4.2

环大通湖大湖防护林带建设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垸内环大通湖大湖南岸、东岸防护林带(水源涵养林带)建设1100亩。

2021

2025

570

570

1.4.3

环洞庭湖防护林带建设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垸外环洞庭湖防护林带建设6000亩。

2021

2025

1200

1200

1.5

环境保护林建设

城区工业园周围环境保护林建设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在工业园周围、大通湖城区周围,建设宽15米,面积1000亩环境保护林。

2021

2025

300

300

1.6

森林质量提升建设

2021

2025

2400

2400

1.6.1

省级森林经营示范基地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推广珍贵乡土树种、彩色景观树种,建设省级森林经营示范基地4-6个,面积0.5-0.7万亩。

2021

2025

1100

1100

1.6.2

森林抚育建设

续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全区中幼龄林开展森林抚育建设2万亩。

2021

2025

600

600

1.6.3

低质低效林改造(退化林修复)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全区低质低效林改造建设0.7万亩。

2021

2025

700

700

1.7

水生植物种质资源库建设

水生植物种质资源库建设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湖区内常见水生与湿生高等植物共400余种,区系以禾本科、莎草科、菊科和眼子菜科为主,形成湿生、挺水、浮叶(水)和沉水群落类型,广泛收集湖区的所有水生植物,建立水生植物资源库,规模3000亩,地点沙堡洲渔场。

2021

2022

5000

5000

1.8

林业碳汇建设

林业碳汇建设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开发林业碳汇规模1.5万亩。到2025年,当年碳汇规模达到1.5万吨。“十四五”期间,5年累计碳汇规模总计6万吨。

2022

2023

200

200

 

1.9

小微湿地建设

小微湿地建设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全区选取58处、面积2948亩具有明确保护主题或治理、修复对象(如村镇生活污水、养殖废水、农业面源污染、水土流失区等)且累计面积在8公顷以下的单块或多块湿地群,实施湿地生境保护与修复、退耕还湿、小微湿地公园建设。

2021

2025

1474

1474

2

生态产业建设

区自然资源局

15168

15168

2.1.

森林与湿地生态旅游工程

森林与湿地生态旅游工程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大通湖湿地公园东岸,包括老河口村、新秀村、铭新村、沙堡洲村、大通湖渔场、夕阳红康乐中心等,总规划面积约1867公顷。主要建设湿地综合服务区、农业科教扶贫区、水上垛田体验区、滨水渔港风情区、生态休闲度假区。

2019

2025

5000

5000

基础设施政府投资,商业性项目招商引资

2.2

水生态康养建设

水生态康养建设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湿地公园水岸(自然原型水岸、自然型水岸、人工自然型水岸)总长度 40km, 拟通过垂柳等原生乔木植物,搭配水生植物的种植提升岸线的景观质量;在湖区以水产养殖为主要目的而修建的人工湿地上,开展湿地休闲项目(水上观光和娱乐、垂钓、饮食等),区域范围面积220.8公顷。

2021

2023

2000

2000

基础设施政府投资,商业性项目招商引资

2.3

特色经济林产业

特色经济林产业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建设花椒、脐橙、黄桃良种繁育中心,对现有花椒2000亩、脐橙6000亩、黄桃1200亩进行培育和部分品改,加强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等服务。

2020

2022

980

980

每亩投资3000元

2.4

木本中药材产业

木本中药材产业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在千山红镇、河坝镇发展600亩香泡、枳壳生产基地,使香泡、枳壳生产规模达到1000亩;在北洲子镇发展120亩吴茱萸中药材基地,使吴茱萸生产规模达到150亩。

2021

2022

288

288

每亩投资4000元

2.5

林下经济产业

林下经济产业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发展林下养殖土鸡、土鸭、土鹅共3500亩和林地间作油菜、大豆、南瓜等林油、林豆、林菜模式3000亩。

2021

2022

700

700

2.6

花卉苗木产业

花卉苗木产业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建设沙堡洲1000亩苗木花卉示范园,省道沿线建设四个苗木花卉产业发展带共3000亩。

2021

2022

1200

1200

2.7

水生植物产业示范园

水生植物产业示范园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在沙堡洲渔场种植苦草、睡莲、轮叶黑藻等水生植物,一方面用于湖区水质改善,一方面销售周边地区。建设规模3000亩。

2021

2023

5000

5000

3

生态文化建设

区自然资源局

8250

8250

3.1

森林城市建设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3300

3300

建议申报省级森林城市建设

3.1.1

公园绿化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改造公园绿地面积为98100平方米

2021

2025

600

600

绿地面积196200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215717平方米

3.1.2

街道绿化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改造街道绿化面积为233800平方米

2021

2025

900

900

绿地面积389717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445070平方米

3.1.3

单位绿化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改造单位绿化面积为224800平方米

2021

2025

800

800

绿地面积449579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492998平方米

3.1.4

社区小区绿化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改造社区小区绿化面积为326400平方米

2021

2025

1000

1000

绿地面积652764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769015平方米

3.2

森林乡村建设

区自然资源局

950

950

3.2.1

国家森林乡村建设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突出乡村自然景观特色,提高乡村经济效益,充分利用进村道路、房前屋后、水边、河边等广植林木,推进造林绿化进村入户,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打造林美、水美的田园乡村。

2021

2025

350

350

申报建设7个国家森林乡村

3.2.2

秀美村庄建设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千山红大西港村、北洲子镇永兴村、金盆镇大东口村、河坝镇农丰村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突出特色亮点、丰富树种结构。

2021

2025

600

600

3.3

纪念林建设和保护

纪念林建设和保护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农垦林、生态林、成长林等纪念林建设管护共570亩

2021

2025

700

700

3.4

自然教育基地建设

区自然资源局

1300

1300

3.4.1

农垦博物馆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

2021

2025

500

500

3.4.2

湿地候鸟科普馆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生态文明、湿地文化、鸟文化宣教育、科普展示基地建设

2021

2025

800

800

3.5

大型社会公益活动

区自然资源局

2000

2000

3.5.1

大通湖观鸟节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组织策划、展会会务、媒体广告、开幕式(含文艺演出)、招待宴会等

2021

2025

1300

1300

3.5.2

社会公益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每年举行2次大型社会公益活动

2021

2025

200

200

3.5.3

志愿活动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每年举行1次大型志愿活动、2次小型志愿活动

2021

2025

200

200

3.5.4

科普宣传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新闻媒体宣传、公益广告宣传、社会活动宣传、森林文化宣传

2021

2025

300

300

4

生态发展支撑体系建设

区自然资源局

5545

5545

4.1

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区自然资源局

710

710

4.1.1

森林资源保护发展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根据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具体工作要求,遵照各级整体部署安排,做好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森林督查暨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林权管理、林地管理、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征占用林地项目审核、林木采伐管理、森林植物检疫、木材经营加工、森林经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林权纠纷调处、承包经营合同规范管理、加强人员管理等各项工作。

2021

2025

500

500

4.1.2

名贵树木挂牌保护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区域内共7株名贵纪念树木,涂白、保温保湿等措施保护

2021

2022

10

10

4.1.3

普法宣传、法治教育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宣传展示、教育培训、执法装备、监测设施、档案设备

2021

2025

200

200

4.2

乡村集体林场建设

乡村集体林场建设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9750亩乡村林场建设(规划、设计、绿化建设、管理、管护)

2021

2025

2145

2145

4.3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建立林业有害生物检测检疫和预测预报信息网络系统,采用先进的防治技术,配备必要的检疫监测设备和专业检疫技术人员,设立监测固定标准样地,开展常年监测和定期普查,建立准确的信息数据采集、监测数据库和信息传输网络系统。

2021

2025

400

400

4.3.1

建立林业有害生物检测检疫和预测预报信息网络系统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建设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应急指挥中心,配备必要的检疫检测设备和专业检疫技术人员,建立林业有害生物检测检疫和预测预报信息网络系统

2021

2025

100

100

4.3.2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工程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设立监测固定标准样地,开展常年监测和定期普查,建立准确的信息数据采集、监测数据库,利用各种现代化监测手段(手持设备、传感器、遥感等)和无线网络传输技术,以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和防治减灾为主线,以专业基础数据库为支撑,集监测调查、动态显示、发生情况和调查方法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实现了监测信息的快速即时上报,网络的互联互通和应急决策的辅助支持,是集监测工作和业务管理并存的网络化管理信息系统。

2021

2025

100

100

4.3.3

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体系建设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建设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预测预报、信息处理及技术培训中心。建立、健全和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等三大体系基础设施

2021

2025

200

200

4.4

森林防火体系建设

森林防火指挥体系及基础设施设备建设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森林防火指挥系统;森林火险预警监测设施设备建设;森林防火通讯设施设备建设;森林防火装备建设

2021

2025

260

260

4.5

林业再信息化建设

区自然资源局

2021

2025

710

710

4.5.1

林业“天空地”立体感知网建设项目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包含空基物联网试点工程:无人机应用试点及推广、激光雷达在林业上应用试点及推广等

2021

2025

200

200

4.5.2

林业生态大数据建设项目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包括信息资源目录更新、历史数据归集整合、数据采集机制提升、数据质量精准提升、数据更新应用提升以及全省林草信息化技术指导和数据服务等

2021

2025

170

170

4.5.3

智慧林业生态大数据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包括林业生态大数据智慧监管系统建设、林业生态大数据综合处理云服务系统建设、林业生态大数据展示和数据开放服务系统建设、外业监测系统和护林员巡护移动互联网系统建设等

2021

2025

120

120

4.5.4

智慧林业综合应用系统项目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包括林业(湿地)资源监管体系建设、林业(湿地)资源培育体系建设、林业(湿地)资源保护体系建设、林业改革创新体系建设、林业产业发展体系建设、林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林业(湿地)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互联网+政务(监督、监管) 、林业(湿地)规划监管一体化信息化平台、综合办公系统以及信息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等。

2021

2025

120

120

4.5.5

林业综合应用支撑体系建设项目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包括标准规范体系建设、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大数据支撑平台建设、信息化能力建设(制度、课题、培训、产学研平台等) 、信息化技术服务(基础设施运维、平台、系统、数据库运维等)。

2021

2025

100

100

4.6

林业基础设施建设

区自然资源局

860

860

4.6.1

林区道路建设

续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在重点工程实施范围、主要产业基地和森林经营示范基地修建林区道路30千米。

2021

2025

700

700

4.6.2

管护和管理用房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新建管护和管理用房共500平方米

2021

2025

100

100

4.6.3

办公设备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添置办公电脑、打印机、复印机、办公桌椅等

2021

2025

60

60

4.7

森林、湿地综合监测体系建设

区自然资源局

2022

2026

460

460

4.7.1

森林资源综合监测体系建设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森林资源本底调查,森林资源信息数据库建设、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2021

2025

200

200

4.7.2

湿地资源综合监测体系建设

新建

大通湖区

区自然资源局

湿地资源本底调查,湿地生态监测信息数据库建设、湿地资源生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2021

2025

260

26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市大通湖区自然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