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湖区走出生态种养转型发展新路子

发布时间:2022-11-24 17:02 作者: 浏览量:
A+A-

2022年,即便在新冠肺炎疫情和罕见高温天气双层夹攻下,大通湖大闸蟹生产仍顶住巨大压力迎来丰收。11月21日,记者从大通湖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获悉,该区推行“水草+大闸蟹”种养新模式近2万亩,预计出产成蟹1500吨,综合产值达5亿元。产量波动不大,收入却增长20%。该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全区实行多元生态种养转型后取得的显著成效。除了“水草+大闸蟹”,诸如“水草+青虾”“水草+小龙虾”“水草+乡村旅游”等,今年都获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16年,湖南省开展了包括“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专项整治”的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五大专项行动。我市围绕“退养、截污、疏浚、增绿、活水”,统筹打响大通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大型养殖退出和生态修复等7大攻坚战。

在进与退、加与减的抉择中,大通湖区吸取过去一度重捕不重养、重量不重质的教训,坚持优化养殖区域布局,经过5年禁养和种植水草修复,实现水质大幅提升,从过去常年劣Ⅴ类稳定在Ⅳ类标准并持续向好。大通湖一跃成为“湖南省最美河湖”,首批全国流域水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工作总结大会在此进行现场观摩。截至目前,全区水草种植面积达1万亩,大湖水生植被恢复超5.1万亩,沿湖植被带修复超59%,湖内水生植物达17种。禁渔后种草的农户亩平效益预计达到3000元以上,全区水草销售收入预计可达500万元。

从养鱼到种草,从“水下荒漠”到“水下森林”,大通湖水产养殖的绿色乐章奏出了力量和特色。据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水草净化了湖水中的氮、磷元素,大通湖大闸蟹不仅有了优质的水生环境,还能在水草下蜕壳,躲避高温炙烤,成活率更高;各项检验检测指标合格率也较外地同类产品更高。经过严格检测,今年8月,首批300公斤大通湖大闸蟹出口菲律宾;预计全年出口量可达55吨,较上年增长30%。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水草与青虾、小龙虾、鱼类等套养开发,也在不断探索中形成多个成功模式。打造的高端庭院“景观草”,供不应求,显现效益;连片开发的牡丹莲等稀有品种荷花池,与大湖东岸绿色长廊、10里水乡花海等景点串珠成链,使沿湖生态旅游观光、休闲体育运动及健康养老产业得到蓬勃发展,国庆期间游客突破了15万人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市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