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古稀农民创新“花式”轮作 带村民增收上万元

发布时间:2021-08-08 11:00 作者:付敬懿 宋梅 浏览量:
A+A-

                                       贺启明在地里进行“辣椒+韭菜苔”轮作的新尝试。 宋梅 摄

中新网益阳8月7日电 (付敬懿 宋梅)“现在虽是疫情防控期,却丝毫没影响我们的收益,我和老伴每天把地里的辣椒按20斤一袋装好后,收货商就上门收取、按次结算,每天收入能达到200元。”8月6日天刚蒙蒙亮,湖南益阳市大通湖区三财垸村村民贺启明就和老伴在地里忙活起来,趁着此时市场需求大、价格好,赶紧将辣椒采摘完,开始下一轮韭菜苗的种植。

贺启明家里的这七亩四分土地,今年要进行“辣椒+韭菜苔”的轮作新尝试。由于管护得当,老两口前期已持续采摘辣椒近五个月,收入达两万余元,接下来栽韭菜苗,让他们一年有10个月的采摘期,预计平均亩产值在一万元以上。

今年78岁的贺启明祖籍云南昭通,1987年随迁移大军来到大通湖区三财垸村,靠着农耕将六个子女抚养成人。这位农民中年从山区迁移到湖区,一辈子都在与土地打交道,对不同农作物与土地性质之间的耕种关系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他一直实验的“花式”轮作,也带着村民过上了好日子。

贺启明老两口今年采摘辣椒的收入达两万余元。 宋梅 摄
                                        贺启明老两口今年采摘辣椒的收入达两万余元。 宋梅 摄

贺启明刚到湖区第一年时,由于缺乏耕种经验,参照山区的种植习惯直接套用,结果产量产值都不如意,一家人吃饭粮都难以满足。第二年,他开始转换思维,向村里的原始村民讨教“种植经”,采用湖区耕种模式,选择大众品种精心管护,劳作效益终于“踩上”了村平均线,让一家人有了饱饭吃。

有了前两年的经验,贺启明开始思考,如何“盘活”现有土地,将山区与湖区的高产高效作物进行结合,提高亩产效益。他把自家的四分棉花地空出来,作为“试验田”进行“土豆+油菜”轮作,并结合土质特点实时培优土壤肥力、精准管护,分日、夜时段在地间巡视观察,做好相关记录。

功夫不负有心人,贺启明的第一次实验成功了,“试验地”的总体收成竟超了同等面积传统作物的三倍,一家人生活迈入温饱行列。尝到轮作甜头的贺启明,开始扩大面积轮作,并每年尝试对轮作作物的品种进行调整。

贺启明根据不同作物对土地的要求,采用“南瓜+白萝卜”“红薯+油菜”“棉花+菜薹”“冬瓜+大白菜”等多个“花式”组合模式,循环轮作均衡利用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把用地和养地结合,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土壤理化特性的同时,减少土地营养元素的流失,实现地尽其用、地善其用、地为人用的有效融合。

靠着“花式”轮作,贺启明撬开了传统农民的致富之门,不仅让十口之家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好日子,更使村里旱地轮作新模式成为了湖区旱地耕种改良的典型,目前三财垸村内旱地轮作全部普及。

“过两年就80岁了,当了一辈子的土农民,也闲不下来,今年新尝试的‘辣椒+韭菜苔’轮作,目前看来收益稳稳地。”看着眼前长势喜人的辣椒,贺启明对新的轮作模式充满期待。(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