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草”的大湖,鱼翔浅底

发布时间:2021-01-06 16:18 作者:区南洞庭保护管理局 浏览量:
A+A-

微波荡漾的大通湖下,水草轻轻摆动如同给湖面铺上一层绿毯,鱼儿摆动鳍尾任意遨游。 

“由全湖劣V类,到现在有多类水体同时出现,我们用了近三年时间。”站在大通湖碧大堤上,益阳大通湖区管委会副区长刘文说,用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完全可以打造出一个健康的水生态系统,还湖区一湖碧水。  大通湖是组成洞庭湖的四个较大湖泊之一,2012年还是国家“良好湖泊”,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湖泊名录。然而因被承包企业掠夺式养殖,大通湖被“伤”得体无完肤,2015年湖体总磷总氮超标,水质沦为劣V类。  2018年,当地政府通过仲裁彻底收回大通湖承包合同,并下定决心“退渔还湖”。在清淤、投放试剂等治污行动纷纷失败的困顿之际,当地邀请武汉大学生态修复团队进行水生植被重建研究与实践,尝试种植水草“疗伤”。  “当时水中基本没有鱼了,我们每天用近20万元的草籽往水里倒,心里也没底。”大通湖区河坝镇水草种植基地负责人王军说,在2018年1月和2月冒着严寒种植逾30万斤草,直到看见初生的成片水草嫩苗,心才落下来。经过一年的水草修复,全湖10万亩水域覆盖了水草。

 


今年来,大通湖已种植轮叶黑藻46万斤、苦草30万斤、睡莲29万株、野生红莲26万株、香蒲15万株、黄花荇菜15万株等,种植面积6万余亩。为稳固大湖生态系统,起到清水降磷和抑制蓝绿藻的作用,还投放20万斤白鲢和5000斤扣蟹苗,投放面积6.5万亩。

“水生植被生长过程中吸收湖中富足的营养,能重新构建稳定的生态群。”武汉大学副研究员王力功说,伴随水生植物恢复,以水草为栖息地的虾蟹、蚌类和螺类等底栖动物恢复出现,大量候鸟回归,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大通湖区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