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十四五”规划与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发布时间:2020-12-01 16:05 作者: 浏览量:
A+A-

作者:李泽泉

统筹“十四五”规划与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前瞻性视野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革命、建设、改革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融合,逐步形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三步走战略安排。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明确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线图。十九大报告认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十九大报告还对我国实现现代化的第三步即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作出了分两个阶段的新的战略安排。第一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将实现,全国人民行将跨上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到了一个重大转折点。十九届五中全会正是处于这样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间点上,一头接续着即将挥就的百年建党史,另一头开启迎接第二个百年也就是建国百年的恢弘篇章。

在这个壮丽时刻,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自始至终的设计者和领导者的中国共产党,乘势而上谋划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头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时,主动考虑与后面两个五年相衔接,展望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将使“十四五”规划更富有前瞻性,更具可行性,使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愈加步入实践视野,体现了党中央立足当前与放眼未来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中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贯通的辩证思维和科学决策能力。

“十四五”规划与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在内涵上有机衔接,前后呼应,体现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有机统一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清晰展望了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图景,明确提出了九方面远景目标: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概括起来,这九大远景目标分别可用“综合、经济、治理、文化、生态、开放、均衡、平安、生活”等九个关键词反映,是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具体丰富,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内涵的深刻把握。

在明确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前提下,《建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六大主要目标: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不难看出,与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相比,“十四五”规划目标一方面更加突出重点,主要聚焦在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民生福祉、国家治理等六大方面,而不是面面俱到,体现了党中央坚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以及把工作重点始终放在补短板、强弱项上的辩证思维。

另一方面,内涵更加丰富,更加具体。如对经济发展描述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只强调了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和经济总量迈上新的大台阶的总要求,而“十四五”规划则在质量效益、国内市场、经济结构、创新能力、产业基础、产业链现代化、农业基础、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等多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反映了中央对当前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也是如此丰富具体展开。这就反映了作为战略安排,“十四五”规划与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既在内涵方向上相一致,又在具体实施中区分阶段重点,以一个个扎扎实实的阶段性重点推进宏伟远景目标的实现。

坚持党的长期执政和全面领导,是统筹“十四五”规划与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障

《建议》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列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并强调为了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这是历史和现实经验的总结,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真谛,为统筹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供了根本保障。

党的长期执政和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坚持党的长期执政和全面领导的生动体现。从新中国1953年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到现在审议通过“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每一个五年规划都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科学制定和全面实施。从十四届五中全会起,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的建议持续被列为党的历届五中全会的专项议程。在国家制定规划纲要之前由党中央提出建议,确定国家五年或中长期发展的大政方针,作为国家编制规划的主要依据,已经形成了传统和制度,成为我们党长期执政和全面领导的重要方式。

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五”到“十四五”一以贯之的主题。正是在党的坚强和科学领导下,一个又一个五年规划成功编制和实施,社会生产力不断获得解放和发展,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党带领全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新中国70多年的实践雄辩证明,党的长期执政和全面领导,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之所以能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的最根本保证。在“十三五”期间,我们党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书写了人类减贫史上的辉煌篇章,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面小康胜利在望。今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全球率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率先实现了经济增长“由负转正”。这些伟大成就进一步彰显党的长期执政和全面领导的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党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威望进一步提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将面临极其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一系列风险挑战。形势越纷繁复杂,风险越是艰难凶狠,就越离不开久经考验的党的执政和领导。

(作者为杭州师范大学研究员、浙江省社科院高端智库特聘专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区委宣传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