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大通湖区委大通湖区管委会办公室 关于印发《益阳市大通湖区全面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南湾湖办事处,区直和驻区各单位,区大发集团、区生态公司:
现将《益阳市大通湖区全面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大通湖区委大通湖区管委会办公室
2025年5月19日
益阳市大通湖区全面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市委七届七次全会部署,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制度,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的指导意见》(湘政发〔2024〕14号)、《益阳市全面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实施方案》(益政发〔2025〕3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改革目标
坚持问题导向、破立并举,按照破基数、破边界、立观念、立事项、立优先序、立标准、立方法、立绩效的要求,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到2026年初步构建有保有压、突出重点、统筹有力、讲求绩效的预算安排机制,强化预算执行刚性约束,切实提升财政政策资金效能,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重点任务
(一)改革预算编制方式
1. 全面取消基数。全面打破预算安排和资金分配“基数”,以零为起点编制预算。按照“先定事后定钱”的原则,以当年全区可用财力为基础,合理安排各项支出预算。
2. 分类编制。民生类支出预算按照保障内容、保障范围、保障标准、区级承担比例等因素据实编制;人员运转经费支出预算,按照单位性质、工资支出政策标准、财政负担原则、定员定额标准等据实编制;政府债务还本付息支出预算根据债务余额、利率、到期本金等因素据实编制;事业发展支出预算安排从实际需要出发,充分考虑项目可行性、必要性、完整性、合规性、合理性、经济性,结合财力水平、轻重缓急、绩效评价、项目储备等情况,从严编制。
(二)建立大事要事保障机制
3. 兜牢“三保”底线。将“三保”作为预算安排的重中之重,足额编制,不留缺口,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设立“三保”资金专户,优先足额保障“三保”支出,确保区级财政运行“不断链”。
4. 制定大事要事保障清单。结合我区财力实际,全面清理评估现行支出政策项目,坚决取消执行到期、无必要实施的政策和项目。对投向相近、内容相似、效益不高的项目进一步清理整合,将更多的财力用于保障重大决策、重大部署、重大事项落地见效。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区委、区管委会决策部署,制定年度大事要事保障清单,明确保障内容、政策标准、实施期限、支出责任等。大事要事保障清单与年度预算同步制定,根据年度重点工作任务、资金使用绩效等情况动态调整。
5. 推进分序保障机制。在可用财力范围内,按以下五级优先序安排支出预算:“三保”支出,地方政府债务还本付息支出,年度大事要事保障清单事项支出,部门必须开展的一般性事业发展支出,其他支出。前序支出未足额保障的,不安排后序支出。
(三)加强财政资金统筹
6. 建立三张清单管理。一是账户清单,区财政部门将财政专户、零余额账户、实有资金账户等全部纳入清单管理,未经审批核准的账户资金收缴国库或按规定处置;二是收入清单,以各行政事业单位为主,负责将部门单位取得的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等各类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杜绝“体外循环”;三是资产清单,各行政事业单位及区属国有企业全面梳理自身的房屋、土地、车辆、设施设备等资产情况,由相关职能部门引导并协助依托清单高效盘活国有资产。
7. 加强跨部门资金统筹。对区委、区管委会部署的重大规划、重点工程、重要任务,相关部门及时提出具体任务清单和资金需求,优先通过统筹相关领域专项资金保障,确有不足的通过新增预算保障。坚决打破专项资金安排部门化的分配格局,对目标相近、内容类同、支出方向相近的财政资金按照目标共商、政策共定、项目共管的原则统筹管理,避免重复投入,杜绝各管一块“自留田”现象。推动上级转移支付与同领域本级专项资金统筹安排,合力支持事业发展。
8. 大力盘活存量资金。加大结余结转资金清理收回力度。除中央明确要求专款专用的经费和按规定保留的财政科研经费
外,确有必要的项目支出最多允许结转一次,其他结余结转资金全部收回预算。对各类账户中支出使用进度慢、资金沉淀多、不需按原用途使用的资金,及时收回预算,依法依规统筹使用。收回资金的项目需要在以后年度继续实施的,应作为新的预算项目,按照预算管理程序重新申请和安排。全面清理财政专户,未经财政部批准设置的财政专户,一律按规定撤销,结存资金上缴国库或按规定处置。除中央有明确规定外,专户利息和结转一年以上资金(不含收取的学费、保教费等)及时上缴国库。规范开设单位实有资金账户,未经备案登记设置的单位实有资金账户视同“小金库”处理,实有资金账户中沉淀闲置和低效无效资金及时上缴国库。
(四)严格规范预算管理
9. 严格预算执行。严格执行经人大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严禁超预算、无预算安排支出,不得违规挤占挪用预算资金。加强预算执行分析,合理有序下达资金,提高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和有效性。强化预算执行与资金安排挂钩机制,对预算细化程度低、预算执行进度慢、支出管理不规范的资金,调减下年预算安排。
10. 严格预算准入机制。各部门单位预算执行中一般性增支需求,通过调整优化支出结构解决,原则上财政年中不再新增安排支出。
(五)推进支出标准体系建设
11. 完善基本支出定员定额管理。人员经费按编制内实有人数和经费政策标准,优先足额编制;公用经费按照基本支出定额标准和厉行节约的要求,从严从紧编制。除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有明确规定外,不新增安排编外聘用人员经费。
12. 加快推进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参考省级和市级支出标准,结合我区财力,探索制定地方支出标准体系。以分序保障内容为基础,已有标准的项目支出,严格按标准编制。暂无标准的,结合支出政策、同类支出开支水平、实际执行情况、项目评审结果、财力水平等情况,科学合理编制。
13. 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标准。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救助等领域重大公共服务事项,根据中央、省规定的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保障内容、保障范围、保障标准、分担比例等,以及市、区确定的其他基本公共服务事项保障内容、保障范围、保障标准、分担比例等,制定我区公共服务支出标准。
(六)把过紧日子作为长期制度安排
14. 压降行政运行成本。坚决落实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大力压减非刚性、非重点和低效无效支出,“三公”经费继续实行“只减不增”,严控行政运行经费和其他非必要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及一般性支出和事业发展支出年中原则上不追加,年底结余全额收回。
15. 严格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根据发展现状和财力可能,按轻重缓急有序铺排政府性投资项目,坚决压减超出实际需要的项目。严禁虚列、夸大资金来源,严禁违规举债,防止因资金不足导致“半拉子工程”。
(七)完善财政“大监督”体系
16. 完善联动机制。推动财政内部“监督”“绩效”“评审”联动,将财政大监督体制实质性嵌入预算编制事前审核、事中执行、事后监督全过程。深化财会监督、绩效评价同审计、人大、纪检、巡察等多方监督力量协同发力。深度融合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聚焦重大支出、重大事项,整合多方力量,加强信息共享,切实维护好财经纪律秩序。
17. 强化结果运用。根据各类监督检查结果、绩效评价结果建立问题清单,推进监督检查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改进管理挂钩,对上年度预算执行进度慢的项目,或者在预算执行检查中发现问题的,进一步优化预算安排;对发现问题较多、整改不到位的项目调减或者取消预算。
三、组织保障
(一)提高思想认识。区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克服畏难情绪和观望思想,主动适应零基预算改革的新要求,把深化零基预算改革作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落实改革部署、完善制度建设,确保零基预算改革落地见效和财政平稳运行。
(二)强化责任落实。各镇要结合本地实际,健全工作机制,细化零基预算改革实施措施,协调解决改革中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财政部门牵头零基预算改革具体工作,加强对预算部门单位的业务指导,改进预算编制方式。各预算单位作为零基预算实施主体,要切实转变预算编制和执行理念,积极作为、主动配合,确保改革任务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