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防治福寿螺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3-06-21 15:35 作者: 浏览量:
A+A-

  王 军委员发言

  20世纪80年代福寿螺作为高蛋白经济动物养殖项目引入国内,养殖初期就因口味欠佳,市场接受度弱,导致养殖户基本放弃养殖,福寿螺随之流入野外,很快泛滥成灾,短短几十年就扩散到了中国大部分地区。2003年,中国环保总局将其列入首批侵入中国的16种危害性最大的外来物种“黑名单”之一。根据近年来实地调查,福寿螺在我区水田、池塘、沟渠等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其在水田中分布较广且数量较多,部分水田每亩甚至超过1000个。因其繁衍速度快、适应性强、防治难度大、天敌少等原因,对我区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居民健康都有着较大的现实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大。根据省农业农村厅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部分地区因福寿螺影响导致秧苗不足,缺秧率达20%以上,直接影响了水稻产量,平均每亩减产5%至10%,受害特别严重的稻田减产达30%至50%。今年大通湖区因福寿螺影响,早稻受灾严重,报灾面积达2392亩,其中河坝镇2152亩,千山红镇120亩,金盆镇120亩。

  二、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大。福寿螺因繁殖速度快、产卵量大、生长周期短、抗药能力强、食谱广等原因,极易形成入侵。入侵后与周围作物争夺阳光、水分、生长空间,甚至以农作物、水生植物为食物来源,导致本地作物、水生植物减少,极易破坏农业生产和湿地生态系统;同时福寿螺繁殖入侵,产生大量粪便,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污染水体,破坏水质,对改善水生态环境十分不利。

  三、对居民健康潜在危害大。福寿螺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一只成年福寿螺体内含有的线虫,少则上千条,多则五六千条,若烹饪方法不当,生食或未熟透食用,线虫极易入侵到人体内,严重的可能破坏神经组织,导致痴呆甚至死亡。

  福寿螺的入侵在我区较为严重,为保障我区农业生产,保护居民身体健康,现就福寿螺防治提出如下建议:

  一、充分认识福寿螺危害,健全福寿螺联防联治机制。建议由区统筹、镇级层面牵头组织实施,根据福寿螺分布现状,建立系统福寿螺防治机制,成立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安排福寿螺防治专项经费,由乡镇协调执行,把防治福寿螺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开展,确保防治工作有组织、有制度、有经费保障。

  二、制定灭螺行动指南,科学组织灭螺行动。根据福寿螺生活特性及分布区域,采用物理、生态灭螺同步走,建议区相关部门组织专家,根据国家、省市农业部门防治福寿螺技术指导,结合各镇实际,编写灭螺行动指南。在不同季节、福寿螺生命周期不同时段、不同区域,进行分类治理,如在农田灌溉引水渠入水口,设置拦截网,避免福寿螺进入农田;在春秋福寿螺产卵期,可以利用福寿螺无法在水中孵化的特性,在农田区域设置竹片,诱导成螺产卵,再利用人工拾取卵块或高压水枪冲入水中的形式,抑制福寿螺孵化,控制福寿螺种群密度。

  三、加强福寿螺应用研究,实现防治同时再利用。基于福寿螺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及可作为优质的蛋白质饵料的特性,建议区相关部门、镇加强福寿螺的应用研究,引进相关福寿螺应用技术,积极推进福寿螺再应用产业化发展,防治福寿螺对农业、生态侵害的同时,促进药用化、饲料化利用,提升经济效能。

  四、加大项目资金投入,确保防治工作落到实处。福寿螺繁殖快、危害大,如防治不及时将对全市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建议区级层面组织专家,开展专题调研,出台专项防治方案,落实专项项目经费,加大项目资金支持力度,确保灭螺工作落到实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大通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