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农技推广中心2021年部门整体绩效自评
附件3
2021年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表
预算单位名称 |
大通湖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
年度预算资金(万元) |
年初预算数 |
全年预算数 |
全年执行数 |
执行率 |
|||||||
年度资金总额 |
87.28 |
1084.95 |
1084.95 |
100% |
|||||||
其中:当年财政拨款 |
87.28 |
248.03 |
248.03 |
100% |
|||||||
上年结转资金 |
- |
653.06 |
653.06 |
100% |
|||||||
其他资金 |
- |
183.86 |
183.86 |
100% |
|||||||
年度总体目标 |
预期目标 |
实际完成情况 |
|||||||||
2021年确保粮食双稳的基础上推动大通湖大米品牌打造,完成高档优质稻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任务,抓好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严格控制农业污染物排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节能减排,促进农业绿色生态发展。 |
2021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29.79万亩,粮食总产量12万吨;其中其中早稻面积4.33万亩(早稻集中育秧面积2.92万亩)。 |
||||||||||
部门职能职责 |
负责农业技术推广、植保植检、粮油生产、经济作物、气象观测、农产品质量监管、农作物品种管理等工作;指导耕地质量保护、土壤普查、农业教育和职业农民培育;指导区域内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用地和农业生物物种资源及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与管理。承担外来物种管理工作,组织指导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和安全利用工作;负责农产品“三品一标”管理和监测,参与开展永久基本农田保护。 |
||||||||||
绩效指标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年度指标值 |
实际完成值 |
偏差原因分析极改进措施 |
|||||
产生指标 |
数量指标 |
在职人员人数 |
8 |
7 |
- |
||||||
粮食生产 |
完成粮食播种、棉花种植、蔬菜播种、油料作物播种面积任务。 |
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9.79万亩,总产量12万吨;棉花播种面积1.55万亩,总产量655吨,蔬菜播种面积13.08万亩,总产量45.35万吨。 |
- |
||||||||
农药化肥减量 |
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任务 |
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面积40万亩,秸杆还田面积30万亩,绿色防控完成18万亩;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22万亩。 |
- |
||||||||
绿色认证建设 |
开展“两品”产品认证17个 |
全区“两品”产品已认证17个,认证面积4.51万亩,其中绿色食品认证主体8家13个产品。 |
- |
||||||||
质量指标 |
固定资产使用率 |
100% |
100% |
- |
|||||||
预算执行率 |
100% |
100% |
- |
||||||||
时效指标 |
资金支付时效 |
2021年全年 |
2021年全年 |
- |
|||||||
成本指标 |
三公经费金额 |
8万 |
3.81万 |
- |
|||||||
专项经费金额 |
188.80万 |
188.80万 |
- |
||||||||
人员经费金额 |
89.42万 |
89.42万 |
- |
||||||||
经济效益指标 |
农业产业建设 |
提高生产技术提升经济效益 |
使产业生产、加工、物流和销售等全产业链快速发展,机械化粮食生产技术程度达87%,提升了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
- |
|||||||
效益指标 |
品牌推介 |
特色品牌打造 |
提升对外合作,促进销量,增加居民收入 |
- |
|||||||
社会效益指标 |
农技体系改革 |
农业推广体系新建示范园、科研基地。 |
搞好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 |
- |
|||||||
技术推广 |
加快新技术推广及普及 |
提供技术指导,推动农业产业发展,机械化达87%,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
|||||||||
农药化肥减量 |
减少化肥、农药用量 |
开展技术推广;减少化肥、农药用量,秸杆还田,提高品质、产量双升,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减少生态环境污染。 |
- |
||||||||
生态效益指标 |
促进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 |
长期有效 |
长期有效 |
- |
|||||||
可持续影响指标 |
促进社会效益可持续发展 |
长期有效 |
长期有效 |
- |
|||||||
促进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 |
长期有效 |
长期有效 |
- |
||||||||
满意度指标 |
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 |
农户满意率 |
>=90% |
>=90% |
- |
||||||
窗口群众满意率 |
>=90% |
>=90% |
- |
附件4
2021年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基础数据表
财政供养人员情况 |
2021年编制人数 |
2021年
|
变动数 |
8 |
7 |
0 |
|
“三公经费”变动情况 |
上年预算数 |
本年预算数 |
变动率 |
80000 |
80000 |
0 |
|
项目支出安排情况 |
项目支出预算总额 |
实际项目支出总额 |
执行率 |
1733962.37 |
1733962.37 |
100% |
|
预算完成情况 |
2021年预算总额 |
2021年决算总额 |
执行率 |
2782216.88 |
2782216.88 |
100% |
|
预算调整情况 |
年初预算数 |
年中预算调整 |
调整率 |
872771 |
10849520.58 |
1143% |
|
结转结余变动情况 |
上年结转结余总额 |
本年结转结余总额 |
变动率 |
6530575.7 |
2464308.5 |
62.27% |
|
“三公经费”控制情况 |
“三公经费”预算数 |
“三公经费”实际支出 |
控制率 |
80000 |
38111 |
100% |
|
政府采购执行情况 |
政府采购预算数 |
实际政府采购金额 |
执行率 |
1173377 |
1173377 |
100% |
|
固定资产使用情况 |
固定资产总额 |
实际在用固定资产总额 |
利用率 |
3632407 |
3632407 |
100% |
|
内部控制制度完成情况(是/否) |
预算业务管理 |
收支业务管理 |
政府采购业务 |
是 |
是 |
是 |
|
国有资产业务管理 |
建设项目业务管理 |
合同业务管理 |
|
是 |
是 |
是 |
附件5
2021年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指标计分表
一级指标 |
分值 |
二级指标 |
分值 |
三级 指标 |
分值 |
评价标准 |
指标说明 |
得分 |
||
---|---|---|---|---|---|---|---|---|---|---|
投 入 |
(15分) |
预算配置 |
(15分) |
在职人员控制率 |
(7分) |
以100%为标准。在职人员控制率≦100%,计7分;每超过一个百分点扣0.2分,扣完为止。 |
在职人员控制率=(在职人员数/编制数)×100%,在职人员数:部门(单位)实际在职人数,以财政分局确定的部门决算编制口径为准。
|
7 |
||
“三公经费”变动率 |
(8分) |
“三公经费”变动率≦0,计8分;“三公经费”>0,每超过一个百分点扣0.8分,扣完为止。 |
“三公经费”变动率=[(本年度“三公经费”预算数-上年度“三公经费”预算数)/上年度“三公经费”预算数]×100% |
8 |
||||||
过 程 |
(50分) |
预算执行 |
(20分) |
预算完成率 |
(5分) |
100%计满分,每低于5%扣2分,扣完为止。 |
预算完成率=(上年结转+年初预算+本年追加预算-年末结余/上年结转+年初预算+本年追加预算)×100%。 |
5 |
||
预算控制率 |
(5分) |
预算控制率=0,计5分;0-10%(含),计4分;10-20%(含),计3分;20-30%(含),计2分;大于30%不得分 |
预算控制率=(本年追加预算/年初预算)×100%。 |
0 |
||||||
新建楼堂馆所面积控制率 |
(5分) |
100%以下(含)计满分,每超出5%扣2分,扣完为止。没有楼梯馆所项目的部门按满分计算 |
楼堂馆所面积控制率=实际建设面积/批准建设面积×100% 。
|
5 |
||||||
新建楼堂馆所投资概算控制率 |
(5分) |
100%以下(含)计满分,每超出5%扣2分,扣完为止。 |
楼堂馆所投资预算控制率=实际投资金额/批准投资金额×100% 。
|
5 |
||||||
预算管理 |
(30分) |
公用经费控制率 |
(7分) |
100%以下(含)计满分,每超出1%扣1分,扣完为止。 |
公用经费控制率=(实际支出公用经费总额/预算安排公用经费总额)×100%。
|
7 |
||||
“三公经费”控制率 |
(8分) |
100%以下(含)计满分,每超出1%扣1分,扣完为止。 |
“三公经费”控制率=(“三公经费”实际支出数/“三公经费”预算安排数)×100%。 |
8 |
||||||
过 程 |
(50分) |
预算管理 |
管理制度健全性 |
(8分) |
每出现一例不符合要求的扣2分,扣完为止。 |
①有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等管理制度;
|
8 |
|||
资金使用合规性 |
(5分) |
|
①支出符合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规定以及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②资金拨付有完整的审批程序和手续;③项目支出按规定经过评估论证;④支出符合部门预算批复的用途;⑤资金使用无截留、挤占、挪用、虚列支出等情况。 |
5 |
||||||
预决算信息公开性 |
(2分) |
每出现一例不符合要求的扣1分,扣完为止。 |
①按规定内容公开预决算信息; ②按规定时限公开预决算信息; 预决算信息是指与部门预算、执行、决算、监督、绩效等管理相关的信息。 |
2 |
||||||
产 出 及 效 率 |
(35分) |
职责履行 |
(8分) |
目标任务实际完成率 |
(8分) |
该项得分=(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得分/总分)*8 |
根据区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得分折算。 |
8 |
||
履职 效益 |
(15分) |
经济效益 |
(5人) |
此三项指标为设置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时必须考虑的要素,可根据部门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进行设置,并将其细化为相应的个性化指标。 |
15 |
|||||
社会效益 |
(5分) |
|||||||||
生态效益 |
(5分) |
|||||||||
(12分) |
行政效能 |
(6分) |
促进部门改进文风会风,加强经费及资产管理,推动网上办事,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效果较好的计6分;一般3分;无效果或者效果不明显0分。 |
根据部门自评材料评定。 |
3 |
|||||
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满意度 |
(6分) |
90%(含)以上计6分;
|
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是指部门(单位)履行职责而影响到的部门、群体或个人,一般采取社会调查的方式。 |
6 |
||||||
合计 |
92 |
附件6
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和意见》(国发〔2021〕5号)《湖南省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湘办发〔2019〕10号)等有关文件精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湖南省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湘财绩〔2020〕7号)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遵循“科学性、规范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的原则,我局对2021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进行了合理评价,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基本情况
本部门为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所属正股级公益一类二级事业单位,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8名,实有人员7人。
部门整体支出情况
2021年部门决算收入总额431.89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248.03万元,其他收入183.86万元。部门决算支出总额为278.23万元,主要为基本支出104.83万元和项目支出173.4万元。具体包含科学技术支出45.64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03万元;卫生健康支出5.53万元;农林水支出522.84万元,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5.7万元;住房保障支出5.36万元。年初结转资金653.06万元,年末结转资金246.42万元。
(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
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考核的主要目标包括在职人员控制率、三公经费控制率、预算完成率、预算控制率均达100%;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资金使用合规、预决算信息准时公开、项目产出及效率均能达到较高水平,行政效能、公众满意度高;保障粮食生产,推广农业技术、化肥减量等等。本单位在2021年考核期间基本完成上述目标任务。
二、绩效评价工作情况
(一)绩效评价目的。
本次绩效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分析和综合评价我局预算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为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预算支出的责任和效率提供参考依据。
绩效评价工作过程。
按照绩效评价规定要求成立评价小组,组织实施和分析评价,检查基本支出、项目支出有关账目,收集整理支出相关资料,并根据各部门报送的绩效自评材料进行分析,形成评价结论。
主要绩效及评价结论
主要工作绩效
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中央1号文件精神及区委、区管委和局党组的服务三农精神,结合我区农业现状,围绕“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工作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推动我区农业工作水平迈上新台阶,确保农业现代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区域性重大植物疫情,为我区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与推动作用。
(1)农业生产基本情况:大通湖区农作物播种面积62.73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9.79万亩,总产量12万吨,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2.59万亩,总产量1.35万吨,棉花播种面积1.55万亩,产量665吨,蔬菜播种面积13.08万亩,总产量45.35万吨。
(2)粮食生产发展:1、全区粮食耕、种、收机械化程度达到86.96%;机耕、机收、排灌、防治率分别达到100%、100%、100%和100%,农业机械化水平居全省前列;2、每年发布病虫情报10期共计50期、农作物生产指导意见20期共计120期,病虫信息入户到位率95%。
(3)农业面积污染治理情况:一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共完成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0万亩。二是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秸杆还田面积30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9%。三是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引导使用低毒、高效、无残留农药,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模式,绿色防控完成面积18万亩。四是发展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22万亩。
(4)农技体系改革:完成了大通湖农业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新建大通湖区农业科技示范园1个和科研基地4个,完成科研成果转化、示范与推广19项,完成大通湖植保大楼的建设,1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与1个大通湖区稻米检测中心的建设,搞好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的建设,建成1个省级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3个市级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
(5)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绿色认证体系建设:共配合省、市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进行水果蔬菜例行检测,共抽检200批次,农残合格率为100%。区、镇两级重点对全区蔬菜、水果等开展日常巡查482次,共抽检蔬菜、水果样品超5000批次,农药残留合格率为100%;全区“两品”产品已认证17个,认证面积4.51万亩,认证产量5.36万吨,其中绿色食品认证主体总计8家,产品13个,产量4.627万吨,面积3.91万亩;大通湖大米于2018年12月28日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规定的登记保护条件,农业农村部拟准予登记,依法实施保护。
(6)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宏硕生物有限公司基地、食安天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已纳入农产品溯源体系,区内17家市级龙头企业全部入驻国家追溯平台及湖南省“身份证”管理平台。
(二)工作情况分析及评价
1、经济性指标好。
部门项目和重点工作与部门“三定”方案的职能、职责相符合;部门政策符合公共财政扶持方向、政策目标清晰明确、资金分配合理、政策落实到位且有可操作性、时效性强;年度部门整体工作目标基本合理;成本指标中三公经费、政府采购、经费支出均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2、效率性指标好。
部门项目管理制度、内控制度比较健全并落实到位;年度预算信息和项目实施信息能要求及时、规范公开;部门对重点工作和专项工作按要求进行日常监督;资金到位率、预算完成率、政府采购执行率完成得好;资金核算规范,无超范围开支。
3. 效益性指标好。
通过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区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人员业务技术明显提高,补贴信息系统操作能力、机具核查能力明显增强、新型机具推广力度加大。有力促进了全区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在农机装备、农机推广、农机购置补贴、项目推进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等方面不断发展,区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综合率水平已处于先进水平。
四、存在的问题
农业科技人员力量薄弱,队伍结构不合理,很难满足我区农技推广的需要。
五、有关建议
加强农业技术人才培养,做好农业技术型人才培训,早做部署,招录专业对口的相关技术型人员以补充这方面的不足。资产管理制度资产采购、保管、报修、盘点等各流程实施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