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2022年部门整体绩效评价
附件3
2022年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表
预算单位名称 |
大通湖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
||||||||||
年度预算资金(万元) |
|
年初预算数 |
全年预算数 |
全年执行数 |
执行率 |
||||||
年度资金总额 |
591.43 |
16584.29 |
16584.29 |
100% |
|||||||
其中:当年财政拨款 |
591.43 |
12014.04 |
12014.04 |
100% |
|||||||
上年结转资金 |
|
10310.68 |
10310.68 |
100% |
|||||||
其他资金 |
|
4570.25 |
4570.25 |
100% |
|||||||
年度总体目标 |
预期目标 |
实际完成情况 |
|||||||||
1.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争取高标准完成市、区两级目标任务,确保进入全市第一序列。2.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确保完成一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和一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授牌。3.发展大闸蟹产业,实现年产值九千万以上。4.整合涉农资金对智慧农业示范园进行提质改造,完成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任务。5.稳定粮食生产。6.全区土地流转率达80%以上。7.培育新增省市级龙头企业、省级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8.打造一个三千亩以上的高标准农田示范片,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9.抓好脱贫成果巩固提升,健全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10.跟进完成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任务。11.防汛抗灾实现五个确保。12.持续抓好河长制日常清废与巡查工作。13.积极抓好立项争资、招商引资工作。 |
1.实现城乡垃圾处理全覆盖、无害化厕所改造全覆盖,已进入全市第一序列2.完成六个一美丽庭院样板示范点打造,完成三个行政村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验收。3.大闸蟹年产量突破120万斤,年产值1亿元。4.发展现代化农业,完成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建设,整合资金对千山红镇智慧农业示范园进行提质改造。5.粮食双稳工作完成省市目标任务获评省先进县。6.完成土地流转率达80.7%。7.完成新增省级市级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任务。8.完成1.3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了一个三千亩高标准示范片。9.完成防返贫监测帮扶第二轮排查。10.水利基础设施项目有序进行。11.编制《大通湖区水旱灾害防御手册》、实现五个确保。12.完成省市区交办各项任务,积极争优。13.立项争资竞争性指标到位资金达1.84亿元,居全区首位。 |
||||||||||
部门职能职责 |
(一)参与拟定本区域农业农村、农垦、畜牧水产和水利工作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并指导、组织实施。 (二)统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农村公共服务、农村文化、农村基础设施和乡村治理。牵头组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三)统筹推进农村改革;指导国有土地承包、流转和农村宅基地管理;监督减轻农民负担和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指导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指导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与发展。 (四)指导乡村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工作。指导粮食等农产品生产。监测分析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培育、保护农业品牌。承担农业统计和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 (五)负责农业产业监管。组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六)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七)组织农业资源区划工作。指导农用地、渔业水域及农业生物物种资源、水生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与管理,负责耕地质量保护工作。指导设施农业、生态循环农业、节水农业发展及农村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牵头管理外来物种。 (八)负责农业投入品监管。组织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体系建设。组织兽医医政、兽药药政药检工作,负责兽医和畜禽屠宰行业管理;负责动物血防工作。 (九)负责畜牧水产生产指导、服务和新技术、新品种开发利用、推广;负责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负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监管。 (十)负责气象观测、农业防灾减灾、农作物病虫害、农作物有害生物、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指导动植物防疫检疫体系建设。承担引进农作物种子(种苗)与动物种苗检疫审批工作。 (十一)负责农业投资项目建设和监管。 (十二)指导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组织开展农业领域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负责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和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 (十三)指导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 (十四)组织参与农业对外合作工作。承办有关农业涉外事务。 (十五)负责水资源开发利用、调度、保护和监管,组织编制重要河湖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负责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的统筹兼顾和保障。负责取水许可、水资源有偿使用,指导农村安全饮水工作。 (十六)组织指导水利设施、水域及其岸线管理和保护,组织指导河湖、滩涂治理和开发,负责河道管理工作。 (十七)组织编制洪水干旱灾害防治规划和防护标准并指导实施;承担水情旱情监测预警工作;组织编制重要河湖和重要水工程的防御洪水抗御旱灾调度和应急水量调度方案,并组织实施;承担防御洪水应急抢险的技术支撑工作。 (十八)负责防治水土流失工作。拟订水土保持规划并监督实施。负责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指导监督实施及水土保持设施的验收工作。负责水土保持规费征收。 (十九)指导农村水利工作。组织协调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导农村节水灌溉、农村机电排灌等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指导农村水利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二十)贯彻落实国家农垦经济发展战略、政策、规划;承担农垦系统的项目申报和建设工作;负责农垦综合统计工作,指导农垦改革和垦区现代农业建设。 (二十一)负责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指导农业机械化发展,做好新产品推广和应用。 (二十二)负责渔船检验和渔政、渔港监督管理。 (二十三)负责辖区内库区移民工作。 (二十四)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各级党委政府制定的扶贫开发相关政策,指导、协调、督促扶贫工作开展。 (二十五)贯彻落实上级有关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组织指导供销合作社改革;负责对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和农副产品的供销、组织、协调和管理。 (二十六)完成区委、区管委会和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
||||||||||
绩效 指标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年度指标值 |
实际完成值 |
偏差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
|||||
生产指标 |
数量指标 |
在职人员 |
编制43人 |
实有41人 |
- |
||||||
内设机构运行个数 |
11 |
11 |
- |
||||||||
品牌打造 |
新增三个绿色食品认证 |
做好两品一标认定,新增3个绿色食品认证。 |
- |
||||||||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
完成1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授牌,推进农村无害化厕所改造2000户 |
完成三个行政村市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验收工作,待授牌。完成无害化厕所改造2005户。 |
- |
||||||||
发展大闸蟹产业 |
实现养殖面积8000亩以上,年产量120万斤以上,年产值9000万元。 |
完成养殖面积达8000余亩,年产量突破120万斤,年产值达1亿元。 |
|
||||||||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
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示范合作社1家、示范家庭农场2家;市级示范合作社2家、示范家庭农场4家。 |
按上级给定指标和任务均完成到位。 |
|
||||||||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
完成1.3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打造1个3000亩的高标准示范片。 |
完成1.3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完成1个3000亩高标准示范片。 |
|
||||||||
抗旱减灾 |
实现五个确保、启动Ⅲ级应急响应。 |
实现五个确保、启动Ⅲ级应急响应。 |
|
||||||||
水利设施建设 |
完成投资6000万元,完成洞庭湖北部补水二期、大通湖涝区治理工程建设任务。 |
已完成投资6000万元,完成洞庭湖北部补水二期、大通湖涝区治理工程建设任务。 |
|
||||||||
质量指标 |
农业产业园建设 |
整合涉农资金对产业融合示范园进行提质改造 |
整合涉农资金对千山红镇智慧农业示范园进行了提质改造;完成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园(许铁牛稻蟹产业园)、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建设任务(千山红镇);完成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任务。 |
|
|||||||
品牌打造 |
加强大闸蟹、大米推介 |
对“大通湖大闸蟹”、“大通湖大米”两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在长常高速公路、千山红镇高速路口、长沙西收费站、地铁进行了宣传。参加产业推介会及成果展4场,并荣获金奖。 |
|
||||||||
执法监管 |
保障农产品合格率,监督建设工程质量,严查违法案件。 |
全区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达100%;成立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站,开展项目联合执法处罚2次;开展农业部门巡查157次、部门联合执法巡查37次,查处违法案件10起。 |
|
||||||||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
提升防洪抗旱能力,改善河湖面貌,完成堤防加固。 |
完成2020年涝区治理工程、北部补水二期工程,完成塞阳河一期治理工程、小水源供水能力恢复工程,启动涝区二期工程、集中供水工程。 |
|
||||||||
管理创新、争优创先 |
争取先进和荣誉 |
推进清廉机关建设,营造倡廉氛围,大胆任用90后年轻干部,提高了整体活力。我区获评8项国家和省级“三农”工作试点示范创建项目荣誉;洞庭香米产业集群获全国2022年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三农推介经验获省政府通报,媒体争相报道;15项工作获市委市政府推介。 |
|
||||||||
时效指标 |
资金使用时效 |
2022年 |
2022年 |
|
|||||||
成本指标 |
全年三公经费金额 |
55万 |
19.88万 |
|
|||||||
全年政府采购金额 |
7124.95万 |
7124.95万 |
|
||||||||
专项经费金额 |
25493.19万 |
25493.19万 |
|
||||||||
人员经费金额 |
858.67万 |
858.67万 |
|
||||||||
效益指标 |
经济效益指标 |
土地流转率 |
80% |
全区土地流转率达80.7%,村集体经济平均达37.99万元。 |
|
||||||
农林牧渔总产产值 |
27亿 |
预计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27.79亿元,同比增长6.5%;立项争资到位资金1.84亿;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7.1万亩,产量12.09万吨;种植棉花1.01万亩、大豆玉米0.4万亩、油菜面积13.8万亩、绿肥6.48万亩;生猪存栏3.65万头,出栏8万头;水产品产量4.5万吨,小龙虾产量达2.3万吨。 |
|
||||||||
社会效益指标 |
促进就业 |
落实小额信贷政策、促进就业。 |
完成小额信贷184笔882万元,加大稳岗就业力度,设置公益性岗位,新增帮扶车间,全区脱贫人口务工3473人。 |
|
|||||||
保障民生民计 |
开展防返贫排查,完善民生政策。 |
全年新增监测对象32户,应纳尽纳,完善大病求助、社会求助等机制,关爱特殊人群生产生活,加快建设村级敬老院。 |
|
||||||||
提升服务水平 |
充实结对帮扶力量、深化院地交流合作 |
实现27个村“一村一联点领导”区领导联村全覆盖、防返贫监测对象帮扶全覆盖。启动区乡村振兴人才库建设,筹建清华大学工作站,各大名校师生来我区助力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壮大、水环境治理、乡村旅游规划、流动现场会打造等以提升服务水平。 |
|
||||||||
生态效益指标 |
大湖水环境治理 |
处理河湖问题,确保无新增四乱问题 |
开展巡河2020次,处理河湖问题24个,完成上级交办问题,开展河道沟渠打捞611.6公里,打涝漂浮物1.4万吨,拆除围网23处。完成5000亩精养池塘生态化改造任务。 |
|
|||||||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
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完成市级农村社区治理任务推进美丽乡村创建,打造美丽屋场。开展旧坟治理。 |
开展美丽庭院“六个一”创建,完成市定15个村创建任务,推进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2005户,完成2个市级农村社区治理任务,推进1个省级、2个市级、3个区级美丽乡村创建,打造北洲子镇北胜村美丽屋场。开展“三沿六区”旧坟治理。 |
|
||||||||
可持续影响指标 |
促进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 |
长期有效 |
长期有效 |
|
|||||||
促进生态文明环境可持续发展 |
长期有效 |
长期有效 |
|
||||||||
满意度指标 |
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 |
区合作社、家庭农场满意率 |
>=95% |
>=90% |
|
||||||
农村居民满意率 |
>=95% |
>=90% |
|
||||||||
|
单位工作人员满意率 |
>=95% |
>=90% |
|
附件4
2022年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基础数据表
财政供养人员情况 |
2022年编制人数 |
2022年 |
变动数 |
43 |
41 |
新进14人,离职10人,退休1人 |
|
“三公经费”变动情况 |
上年预算数 |
本年预算数 |
变动率 |
550000 |
550000 |
0 |
|
项目支出安排情况 |
项目支出预算总额 |
实际项目支出总额 |
执行率 |
249366255.02 |
249366255.02 |
100% |
|
预算完成情况 |
2022年预算总额 |
2022年决算总额 |
执行率 |
263518645.27 |
263518645.27 |
100% |
|
预算调整情况 |
年初预算数 |
年中预算调整 |
调整率 |
5914341 |
159928531.25 |
2704% |
|
结转结余变动情况 |
上年结转结余总额 |
本年结转结余总额 |
变动率 |
103106814.39 |
5431041.37 |
-94.73% |
|
“三公经费”控制情况 |
“三公经费”预算数 |
“三公经费”实际支出 |
控制率 |
550000 |
198758.11 |
100% |
|
政府采购执行情况 |
政府采购预算数 |
实际政府采购金额 |
执行率 |
71249475.4 |
71249475.4 |
100% |
|
固定资产使用情况 |
固定资产总额 |
实际在用固定资产总额 |
利用率 |
7739801.85 |
7739801.85 |
100% |
|
内部控制制度完成情况(是/否) |
预算业务管理 |
收支业务管理 |
政府采购业务 |
是 |
是 |
是 |
|
国有资产业务管理 |
建设项目业务管理 |
合同业务管理 |
|
是 |
是 |
是 |
附件5
2022年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指标计分表
一级指标 |
分值 |
二级指标 |
分值 |
三级 指标 |
分值 |
评价标准 |
指标说明 |
得分 |
||
投
入 |
(15分) |
预算配置 |
(15分) |
在职人员控制率 |
(7分) |
以100%为标准。在职人员控制率≦100%,计7分;每超过一个百分点扣0.2分,扣完为止。 |
在职人员控制率=(在职人员数/编制数)×100%,在职人员数:部门(单位)实际在职人数,以财政分局确定的部门决算编制口径为准。 |
7 |
||
“三公经费”变动率 |
(8分) |
“三公经费”变动率≦0,计8分;“三公经费”>0,每超过一个百分点扣0.8分,扣完为止。 |
“三公经费”变动率=[(本年度“三公经费”预算数-上年度“三公经费”预算数)/上年度“三公经费”预算数]×100% |
8 |
||||||
过
程 |
(50分) |
预算执行 |
(20分) |
预算完成率 |
(5分) |
100%计满分,每低于5%扣2分,扣完为止。 |
预算完成率=(上年结转+年初预算+本年追加预算-年末结余/上年结转+年初预算+本年追加预算)×100%。 |
5 |
||
预算控制率 |
(5分) |
预算控制率=0,计5分;0-10%(含),计4分;10-20%(含),计3分;20-30%(含),计2分;大于30%不得分 |
预算控制率=(本年追加预算/年初预算)×100%。 |
0 |
||||||
新建楼堂馆所面积控制率 |
(5分) |
100%以下(含)计满分,每超出5%扣2分,扣完为止。没有楼梯馆所项目的部门按满分计算 |
楼堂馆所面积控制率=实际建设面积/批准建设面积×100% 。 |
5 |
||||||
新建楼堂馆所投资概算控制率 |
(5分) |
100%以下(含)计满分,每超出5%扣2分,扣完为止。 |
楼堂馆所投资预算控制率=实际投资金额/批准投资金额×100% 。 |
5 |
||||||
预算管理 |
(30分) |
公用经费控制率 |
(7分) |
100%以下(含)计满分,每超出1%扣1分,扣完为止。 |
公用经费控制率=(实际支出公用经费总额/预算安排公用经费总额)×100%。 |
7 |
||||
“三公经费”控制率 |
(8分) |
100%以下(含)计满分,每超出1%扣1分,扣完为止。 |
“三公经费”控制率=(“三公经费”实际支出数/“三公经费”预算安排数)×100%。 |
8 |
||||||
过
程 |
(50分) |
预算管理 |
管理制度健全性 |
(8分) |
每出现一例不符合要求的扣2分,扣完为止。 |
①有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等管理制度; |
8 |
|||
资金使用合规性 |
(5分) |
|
①支出符合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规定以及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②资金拨付有完整的审批程序和手续;③项目支出按规定经过评估论证;④支出符合部门预算批复的用途;⑤资金使用无截留、挤占、挪用、虚列支出等情况。 |
5 |
||||||
预决算信息公开性 |
(2分) |
每出现一例不符合要求的扣1分,扣完为止。 |
①按规定内容公开预决算信息; ②按规定时限公开预决算信息; 预决算信息是指与部门预算、执行、决算、监督、绩效等管理相关的信息。 |
2 |
||||||
产 出 及 效 率 |
(35分) |
职责履行 |
(8分) |
目标任务实际完成率 |
(8分) |
该项得分=(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得分/总分)*8 |
根据区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得分折算。 |
6 |
||
履职 效益 |
(15分) |
经济效益 |
(5人) |
此三项指标为设置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时必须考虑的要素,可根据部门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进行设置,并将其细化为相应的个性化指标。 |
15 |
|||||
社会效益 |
(5分) |
|||||||||
生态效益 |
(5分) |
|||||||||
(12分) |
行政效能 |
(6分) |
促进部门改进文风会风,加强经费及资产管理,推动网上办事,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效果较好的计6分;一般3分;无效果或者效果不明显0分。 |
根据部门自评材料评定。 |
6 |
|||||
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满意度 |
(6分) |
90%(含)以上计6分; |
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是指部门(单位)履行职责而影响到的部门、群体或个人,一般采取社会调查的方式。 |
6 |
||||||
合计 |
93分 |
附件6
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和意见》(国发〔2021〕5号)《湖南省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湘办发〔2019〕10号)等有关文件精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湖南省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湘财绩〔2020〕7号)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遵循“科学性、规范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的原则,我局对2022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进行了合理评价,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部门整体支出概况。
2022年部门决算收入总额16584.29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10927.9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1086.14万元,其他财政收入4570.25万元。决算支出总额26351.86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415.24万元,项目支出24936.63万元;年初结转结余10310.68万元,年终结转结余543.1万元。
(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
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考核的主要目标包括在职人员控制率、三公经费控制率、公用经费控制率、预算完成率均达100%,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资金使用合规、预决算信息准时公开、项目产出及效率均能达到较高水平,行政效能、公众满意度高等等。我局在2022年考核期间基本完成上述目标任务。
(三)部门整体收入支出情况分析。
2022年度部门整体决算收入总额16584.29万元,主要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60.53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71.03万元;卫生健康支出38.92万元;农林水专项支出11316.49万元;住房保障支出37.38万元;其他支出89.69万元;其他代管收入4570.25万元。
2022年部门整体决算支出总额1415.24万元,主要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79.81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71.03万元;卫生健康支出38.92万元;节能环保支出672.72万元;城乡社区支出1951.55万元;农林水专项支出22421.34万元;交通运输支出325.67万元;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163.75万元;住房保障支出37.38万元;其他支出89.69万元。
二、绩效评价工作情况
(一)绩效评价目的。
本次绩效评价是为了全面分析和综合评价我局预算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为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预算支出的责任和效率提供参考依据。
(二)绩效评价工作过程。
按照绩效评价规定要求成立评价小组,组织实施和分析评价,检查基本支出、项目支出有关账目,收集整理支出相关资料,并根据各部门报送的绩效自评材料进行分析,形成评价结论。
三、主要绩效及评价结论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全年预计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79亿元,同比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21518.31元,同比增长6.3%;立项争资竞争性指标到位资金达1.84亿元,居全区首位;粮食双稳工作完成省市目标任务,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7.1万亩、增速排名全市第二,粮食产量达12.09万吨、增速排名全市第三,大通湖区已获评“2022年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种植棉花1.01万亩、大豆玉米0.4万亩、油菜13.8万亩、绿肥6.48万亩(其中紫云英3.07万亩);全区存栏生猪3.65万头、能繁母猪0.33万头、完成出栏8万头,水产品产量4.5万吨。
1.夯实“三大基础”,筑牢农业发展根基。一是夯实产业园区发展基础。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完成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被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第一批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完成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建设。认定1个县级农业产业强镇和2个县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成功申报1个市级农业产业强镇和1个市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二是夯实农业效益提升基础。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省级示范合作社1家、示范家庭农场2家,申报市级示范合作社2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4家。开展新型经营主体三级联创,新增区级示范合作社8家、示范家庭农场7家。金健粮食(益阳)有限公司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是夯实农业发展设施基础。加快提升现代农业装备水平,新建简易钢架育秧大棚24个、1.12万平方米,新建连栋温室大棚建设9个、5万平方米;新增高速插秧机11台,植保无人飞机32台,全年完成机插(抛)面积17万亩。
2.提升“三化”水平,增强现代农业质效。一是提升产业化水平。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等科技成果引进、推广和应用,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做强特色产业。完成湖南省“洞庭香米”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申报工作,三个建设项目正加快实施;完成2021年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建设,金盆镇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千山红镇大莲湖村成为全省“一村一品”重点村。做精大闸蟹产业。制定《大通湖大闸蟹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6)》,与上海海洋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发展养殖面积8千余亩,建成出口基地2处,另有2处基地已在海关备案。做优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稻虾养殖面积12.8万亩,推广稻虾养育分离技术,落实稻虾田栽草10万亩、养育分离面积8万亩,全年小龙虾产量达2.3万吨。二是提升机械化水平。培育建设1个现代农机合作社和1个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争取农机补贴资金949万元,全区水稻全程机械化率达94.44%,处在全省领先水平。三是提升集约化水平。积极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全区土地流转率达80.7%。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制定大通湖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四年计划,已成立7家村委会独资成立的村级经济组织,村集体经济平均达37.99万元。
3.抓实“三个重点”,保障粮食稳产保供。一是抓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全部完工,2022年1.3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主体工程已全面完工。加快水利项目实施,完成2020年大通湖涝区(大通湖片)治理期工程、洞庭湖北部补水二期工程,提升了防洪抗旱能力;完成塞阳河大通湖区一期治理工程、金盆镇水美湘村、农村小水源供水能力恢复工程,改善了河湖面貌;启动大通湖涝区(大通湖片)二期治理工程、沅江市大通湖垸区域性集中供水工程,千山红镇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正在设计阶段;完成大通湖大型灌区新建工程、洞庭湖区重点垸(大通湖垸)堤防加固工程、四口水系综合整治等项目的包装,总投资51.2亿元。二是抓农药化肥减量。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面积56.1万亩、秸秆还田面积30.2万亩、水肥一体化0.3万亩;推广配方肥5747吨、专用配方肥540吨;完成统防统治23.1万亩、绿色防控27.7万亩。开展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培训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培训15场次、763人次,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20660份、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手册1150份,推荐施肥建议上墙260个,发布农业技术推广15期、病虫害情报17期。三是抓抗旱减灾。强化用水保障。科学拦蓄尾洪缓解灌溉压力,保证塞阳河、金盆河灌溉水源充足,共引水1908万方,灌溉面积达15.57万亩。强化资金保障。采取“财政安排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办法,筹集抗旱资金766.02万元,完成渠道清淤疏通17.5公里,购置抗旱设备228套。强化工程保障。抽调水利技术人员对全区各电排、涵闸44处设施进行试机、测试检验,更新改造电排22处,拆除重建电排2处,新建电排2处,改造涵闸2处,保证了水利设施正常运转。
4.突出“三个关键”,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一是多渠道促进农民就业。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投入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3980万元(中央衔接资金776万元,其中用于产业发展559万元、占比72%),组织脱贫群众用好小额信贷政策,帮助脱贫户、监测户发展到户类产业项目,完成脱贫人口小额信贷184笔882万元。加大稳岗就业力度,全区脱贫人口务工3473人,较去年务工人数增加73人;设置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人口110人,较去年新增18人;新增帮扶车间5家,开发岗位67个,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175人,其中脱贫劳动力62人。支持农民自主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带动更多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增收。二是多层次保障民生民计。组织镇村开展防返贫集中排查两次,加强农户自主申报宣传和行业部门联席预警,全年新增监测对象32户84人,确保应纳尽纳,牢牢守住防返贫底线。完善大病救助、社会救助、扶贫帮困等机制,关爱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流浪人员、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生产生活,加快建设一批村级敬老院,更好实现病有所医、贫有所济、难有所助、孤有所养。三是多维度提升服务水平。充实结对帮扶力量。严格落实“一村一联点领导”,实现27个村“一村一联点领导”区领导联村全覆盖;完善区直(驻区)单位定点帮扶机制,实现27个村“一村一帮扶工作队”全覆盖;选派党员干部对所有防返贫监测对象进行结对帮扶,实现对防返贫监测对象帮扶全覆盖。深化院地交流合作。启动大通湖区乡村振兴人才库建设,积极筹建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2022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高校等60余名师生来我区实践调研,助力我区产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水环境治理、乡村旅游规划和乡村振兴流动现场会打造等,大大提升了乡村振兴队伍服务水平。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抓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推广、农业执法监管体系建设等工作,全区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达到100%。成立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站,开展项目联合执法处罚2次,针对塞阳河一期治理工程工程质量不达标、人员履职不到位的问题,处以罚款和列入不良行为记录,这是建区以来首次。严格农业行政执法。全年开展农业部门巡查157次、部门联合执法巡查37次,查处违法案件10起18人,罚没款1.93万元,其中行政处罚3起、司法移送7起,提起生态补偿8起,维护了农民群众合法权益。
5.强化"三重举措”,改善农村环境面貌。一是全面履行生态环境治理职责。召开河湖长制专题会议和相关工作部署会议7次,开展巡河2020次、督查7次;更新和完善河长制公示牌202块;处理河湖问题24个,上级交办的6个问题均已按“一单四制”要求完成整改销号并通过验收。全区四镇开展河道沟渠打捞611.6公里,打捞水葫芦等漂浮物1.4万吨;投入153.6万元,拆除围网共23处。根据湖南省河湖卫星遥感监测疑似问题清单,我区无新增“四乱”问题。二是全面落实大湖水环境治理任务。对临湖千米范围内7247.6亩精养鱼池退养转型完成情况开展验收,流转率达93%以上,转型率达80%以上;市级5000亩精养池塘生态化改造任务已全部完成,省级4000亩水产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任务已完成抽验销号;千山红镇调蓄湖、沙堡洲渔业综合服务合作社、食安天下三处尾水处理设施均正常运行且通过市级验收;金盆河节制闸、大新河节制闸工程已完工;大通湖流域7处主要入湖口夜成像视频监控设施运行正常。三是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美丽庭院“六个一”创建,在河坝镇老河口村打造2个样板,完成市定15个村创建任务。开展首厕过关制,推进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2000户,已超额完成2005户。分区分类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完成市级2个农村社区治理任务。全力抓好“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有序推进1个省级、2个市级、3个区级美丽乡村创建,打造了北洲子镇北胜村美丽屋场。开展“三沿六区”旧坟治理,金盆镇大东口村金漉路沿线旧坟迁移整治取得成效。
6.落实“三大行动”,扩大农业工作影响。一是开展特色品牌打造行动。一方面,加强品牌打造,做好“两品一标”认定,新增3个绿色食品认证。另一方面,加强宣传推介,在长常高速公路立柱广告位、千山红镇高速路口大型广告牌、长沙西收费站电子显示屏、长沙地铁全线灯箱和长沙高档小区门禁灯箱等区域,开展大通湖大闸蟹、大通湖大米广告宣传;在长沙高铁站开展品牌专列推荐活动;在第二十三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召开大通湖区特色品牌专场推介会,“大通湖大闸蟹”获得农博会金奖;组织参加益阳市“洞庭粮仓”粮食全产业链成果展,在益阳海吉星市场举办大通湖大闸蟹展销会;在省农业农村厅主办的“一县一特”农产品优秀品牌推介暨“做优做香湖南饭”湘菜名县评选启动仪式上,大通湖大闸蟹荣获2021年“味道湖南”美食季之地道名优食材“金奖”。二是开展创先争优行动。真抓实干力争先进,今年我区获评8项国家和省级“三农”工作试点示范创建项目荣誉,其中国家级两项,获全国2022年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湖南省洞庭香米产业集群),金盆镇获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省级荣誉6项,分别为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第一批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2022年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配套升级版示范县、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粮食生产先进县、千山红镇获全省乡村振兴2021年“十大”优秀案例“典型乡镇”。总结经验加强推介,我区今年承担了全省油菜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和全市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现场推进会、禁捕工作现场交流暨业务培训会、乡村振兴流动现场会(湖区);有两个典型经验获省政府通报,分别是“益阳市大通湖区‘五化’举措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省政府办公厅政务要情与交流第231期)、“齐心协力抗长旱 多措并举保双稳”(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府通报第56期);有15项工作获市委市政府要情内刊推介;“三农”工作改革创新经验,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人民网、中新网、湖南日报等多家重要媒体争相报道,得到市委副书记、市委统战部部长熊炜,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何军田等领导同志肯定性批示。三是开展干部队伍建设行动。推进清廉机关建设,局党组制定任务清单和考核细则,定期组织开展谈心谈话、观看廉政教育警示片等活动,签订《违规收送红包礼金承诺书》《违规收送红包礼金自查自纪表》,发放《省纪委“清风”账户操作流程》,在局机关办公室张贴廉政标语、楼道制作廉政文化墙,营造了浓厚氛围。推进干部作风建设,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坚定理想信念”“弘扬农垦精神 重温红色历史 助力乡村振兴”等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寻访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及贺龙元帅故居,参观中共湖南省委旧址、铜官窑古镇、彭德怀故居及纪念馆,进一步增强队伍凝聚力、创造力。树立鲜明用人导向,大胆任用一批90后优秀年轻干部为各股室站所的负责人,提高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激发了干部队伍动力活力。
(二)工作情况评价分析
1. 经济性指标分析良好。
部门项目和重点工作与部门“三定”方案的职能、职责相符合;部门政策符合公共财政扶持方向、政策目标清晰明确、资金分配合理、政策落实到位且有可操作性、时效性强;年度部门整体工作目标基本合理;成本指标中三公经费、政府采购、经费支出均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2. 效率性指标分析良好。
部门项目管理制度、内控制度比较健全并落实到位;年度预算信息和项目实施信息能要求及时、规范公开;部门对重点工作和专项工作按要求进行日常监督;资金到位率、预算完成率、政府采购执行率完成得好;资金核算规范,无超范围开支。
3. 效益性指标分析良好。
本部门全年工作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速产业园区建设、品牌建设、美丽乡村持续发展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特色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大湖水环境治理等等方面均完成了部门年度责任目标;部门资产利用率高、配置合理。
四、存在的问题
预算编制和执行存在差异,部分项目预算调整幅度较大,给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带来影响。
五、有关建议
1、提高绩效评价工作的认知度,重视绩效评价工作,切实提升绩效评价工作水平。
2、加强部门内部信息管理,及时更新业务信息,确保准确及时提供真实有用的数据,建立信息共享,提高沟通及时性,以提高整体工作效率。费用报账支付时,按照预算规定的费用项目和用途进行资金使用审核、列报支付、财务核算,杜绝超支现象的发生。